大华网 > 艺廊

著名画家谢楚余——唯美背后是精雕细琢的结果

  ▲春音(油画)              谢楚余

  ▲秋实(油画)                谢楚余

  春节前夕,著名画家谢楚余回到汕头,记者专程采访了他。谢楚余带来了他新近出版的素描集《谢楚余素描》。这本新画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很厚重的一本画册,还散发着油墨香。

  谢楚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广东省高校油画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委,广东省文史馆油画雕塑院画家、特聘研究员。谢楚余这本素描集收集了他一百多幅素描作品,最早的素描作品是1984年创作的石膏素描作品《大卫》,最近的作品则是去年7月创作外国男子形象的《亚瑟》。

  众所周知,谢楚余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人物油画,尤其是“画美女”。谈到谢楚余笔下的美女形象,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他著名的油画作品《陶》。谢楚余告诉记者,这幅作品基本完成于1996年,最终完成并签名是1997年,至今已有22年时间了。这幅《陶》之所以很出名,除了因为它是谢楚余的代表作之一外,还因为这幅作品被反复盗版和印刷,它的“名气”几乎都盖过画家本身了。

  有统计表明,油画作品《陶》在全世界被盗版不下1000万次,从皮革到石头,从蜡染到铜雕……这件作品被无数次拷贝,乃至于画作上女孩手中的陶罐被替换成酒瓶子、易拉罐、西瓜等。可以说,《陶》创下了中国油画被盗版之最,也让谢楚余被贴上了画美人圣手的标签。

  谢楚余擅长画美女出名,但他不只是画美女,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都常常成为他笔下的“主人公”。他新出版的这本素描集便是很好的说明。正如张繁文博士所说的:“谢楚余,一个被‘美女簇拥’的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一个被无数商家复制了千万次的美女制作者,一定储备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美女素描稿,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谢楚余崇拜者理所当然的共识,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如此,谢老师的素描稿非常丰富,成百上千,风格各异,而最为大家感兴趣的美女作品反而倒显得‘单薄’了。”

  谢楚余说,平时他很注重收集人物素材,即便是微信朋友圈一些朋友发的许多照片都成为他收集研究的材料。对他来说,生活便是学习。

  谢楚余这种勤奋的学习习惯由来已久,可以说1979年高中毕业后,谢楚余到汕头工艺美校学习,画油画还是“偷着干”。毕业时,谢楚余被分到汕头科学技术协会。但谢楚余并不甘心,他还是想当一名油画家。因此两年工作期满,他就报考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进入美院,谢楚余简直如鱼得水,从油画系毕业后,他顺利地留校了。这在他看来,是命运的第三次垂青。但这还是与他认真学习而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大学四年,谢楚余非常努力,无论画什么,都要确保每一张画完完整整、像模像样,绝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因此,大二时谢楚余就受中山博物馆之邀,参与历史画创作。

  2009年,谢楚余又应邀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创作《和辑百越》。而为了完成《和辑百越》,谢楚余先是跑到珠三角农村找原型,后来听说粤西地区的农民还保留着以前南越族遗风,他又赶紧到粤西农村采风。他还认真研究南越王鞋子和人物衣服上的花纹,力求符合历史事实。如今,这幅5米高、9米长,表现南越王赵佗出巡、汉越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的大画,就挂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历史展厅里。画面上一百多个人物巧妙地分为四组,主次分明,多而不乱,画中人有的捧陶罐,有的肩扛犁铧,有的身披蓑衣……展现了制陶、农耕、冶铁、渔猎、编织等生产技术在南粤空前发展的成果,更显示了画家驾驭构图、造型、色彩的高度技巧和把控叙事主题的高超能力。此后,谢楚余又先后完成了《唐人街》、《英雄团长刘放吾》等历史题材,举重若轻,成功地以自己的风格特点演绎出历史主题。

  事实上,谢楚余画“美女”也是跟他自己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理想主义倾向有着必然的联系。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周围的许多朋友都逐潮市场经济,谢楚余却坐得住冷板凳。有两三年时间,他每天跟着王肇民、周大集两位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在美院红砖楼307画室里,安安静静地画模特。“画室是面向全系老师开放的,但基本只有我在给学生上课之余,陪着两位老先生日复一日地在那里画画。那时候,画的就以女性居多。”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完美的追求,才诞生了名作《陶》,谢楚余说:“我当时就想着,画了这么多年的模特,要画一幅特别理想化的。一开始,我找了一个青岛女孩当原型;画着画着,觉得缺少点味道,又找了一个潮汕女孩作参照,将其古典韵味融合到画面上;还是觉得不够满意,又参考了一位混血女孩的样貌……就这样磨磨蹭蹭改了一年多,最后才出现了这件作品,这才是我想要的理想之美。”就这样,1997年,刚刚问世的《陶》参加一个展览后就被买走了。

  谢楚余谈及《陶》系列油画的诞生时说:“画中的少女虽来自现实,却有着现实无法比拟的美,或若有所思、或心怀情愫,经过背景的衬托,每一份柔美仿佛都呼之欲出,而唯美的背后,是废寝忘食精雕细琢的结果。”

  著名潮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林墉这样评价谢楚余:“十分明显,楚余对美的追索是以理性的完整为焦点的。他耿耿于完美、孜孜于完整。有时甚至不惜把自己对美的憧憬也一一带上画面。这种倾向使他的画面显得十分饱和、十分充实。自然更充满视觉上的愉悦。如果说画面的欣赏效果有如乐曲一般的话,楚余的画就是流畅的圆舞曲,是一种由圆润的华丽所组成的,虽没有撕心裂肺的震撼,但更辐射着温暖。他的细腻正是在流畅中显现的。他的画风是一种和谐,而这和谐又正是理性的结晶。”这番话恰如其分地肯定了谢楚余“唯美”的绘画艺术。

  谢楚余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来,他跑了好多地方,包括好多国家,甚至到非洲的肯尼亚去采风。他说,他想画一批表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风情的人物画,打算画完六十来幅就办一个展览,现在已经画了三十来幅了。谢楚余还透露,他现在正在创作一件历史题材的大画,这件作品尤其花了他不少心思,现在这件作品已初步完成构图,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完成了,他过完春节就会赶回广州继续创作。

  热爱画画、追求完美的谢楚余的生活就是这么充实,谈的都是画画、创作与追求完美。             本报记者 吴小娟

编辑:林伟练 发表日期:2018年03月07日
(未经本社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