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廊

札记三则

  如歌岁月

  你有没有试过,在安静的环境下总能听到耳朵里不由自主反复出现同一段旋律,然后不自觉哼出来。一直觉得听到某一首歌就回到某个场景的想法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曾有研究表明,某段旋律在某种特定场景中多次出现,大脑会在之后不自主记忆提取,一直循环,让人记忆犹新。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耳朵虫现象”。

  在海的那边,坐落于汕头礐石山上的金山中学,是一代代金中学子毕业之后仍会怀念的地方。所谓情怀,大抵说的就是这种吧。母校对我们而言,不只是读书求学的地方,更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见证,那些骄傲与叛逆,都因为有所承载,才能在今后的悠长岁月中沉淀,不断滋养我们的内心。情怀是共通的,每次一听到都是毕业于金中的,总是忍不住感到亲切,然后不断回忆起口口相传下来的那些金中故事。

  仍记得炎夏的午后,课室里,同桌把一只耳机塞进正趴在书桌上打盹的我的耳朵里,里面播放的《Life is so cool》,轻快的旋律驱散了睡意……所以我现在只要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夏天那飘荡着花露水味道的午后和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的自习。夏天的风热辣滚烫,课室的风扇呼呼作响,那是校园还没有空调的时代。中午不睡觉打着温书的名号赖在课室,实则是鼓捣着各种小玩意,等到预备铃响,我们才趴在课桌上午睡,竟然也能睡着了。10分钟后上课铃响,睡眼惺忪就开始听课,然后一直在睡与不睡之间徘徊,手中的笔不自觉在笔记本上画出谜一样的图案。书桌上叠得很高的书和厚厚的试卷夹总是作为我们课间传纸条的掩护,还有约定俗成的铅笔后半截戳背部,手往背后伸,手指夹住纸条继续往下一站传递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金中学子真的把娱乐学习玩得出神入化,谁说调皮的学生没有好成绩,这里大把看起来似乎没学习但是考起试来数一数二的学神。

  青春如此姿意张扬,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所以才会如此闪闪发光。青葱岁月像一张白纸,有任何想象的可能。亦舒曾写过一句很美的句子,“前程是一片美丽的蔷薇色。”蔷薇虽美却带刺,那时年少对于未来的憧憬,是美丽的,但我们对于未来是否布满荆棘却是未知的,一心向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毕业多年每每想起那时年少,总感慨于老师说的那句,这是你们人生中最能心无旁骛的三年。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步入社会成为职场人的这些年,不知是岁月打磨了棱角,亦或是棱角对抗了岁月。

  歌已经在红绿灯转换时切换,流金岁月不复返,但未来仍可期可盼。

  

  读书为乐

  那天偶然路过老厝附近的图书馆,那里现在已经变成了政府机构,但那老旧的推拉门,显眼的“静”字符号,水洗石的老阶梯却未曾改变,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我跟先生说,小时候曾经和爷爷被困在这里,真的叫做在图书馆遨游浮沉了。

  这件童年的趣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与图书馆的结缘可能就是从那时起。一个暑假的午后,爷爷带着我去附近的图书馆看书。老人家平时最喜欢的就是看书,家里书房的书已经汗牛充栋了,可是老人家仍然喜欢时不时去图书馆转悠,可能是看书太入神,没发现工作人员要下班了,我们爷孙俩就被锁在图书馆里。那时候没有手机,爸妈在家里等了很久没看到人,来这里碰碰运气才发现了我们。我妈说,那时候我也不哭不闹,就拿着图画书在那咿咿呀呀,仿佛自己真的看得懂一样。现在想起来爷爷带孙女的方式也是特立独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去公园玩泥巴,我却跟着爷爷看文章。假如没有从前的耳濡目染,可能也没有我现在对于阅读的喜爱了吧。上高中和大学也是一有空隙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度过,新书的油墨香夹杂着陈年旧书泛黄书页有点发霉的味道,还有那翻书窸窸窣窣的声音,安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到的环境,这才是图书馆应有的标配,能让人把书看到心里去。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有了电子书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科技再进步,就有了能让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听书”模式。“十点读书”电台和公众号,成了我闲暇时读书的另一种渠道。跑步的时候、上下班的通勤,甚至洗澡的碎片化时间,我都喜欢听一听读书节目,算下来,我这个习惯坚持了大概5年。即使在旅途中,我也都做到了一天听20分钟,算下来我应该积累了600多个小时的听书时间。

  近几年,人们又将目光聚焦回传统书店,因为纸质书籍作为文字的载体,给人的阅读体验的是最原始纯粹的。去厦门的时候发现了十点读书的线下书店,惊喜不已。现在每个城市都致力打造别具风格的书店和图书馆。比如言几又、方所、钟书阁,有些甚至为读书人点亮了24小时不灭的灯。如果能慢下来,还是捧起书慢慢阅读的好。阅读,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让广阔的天地可以尽收眼底。

  我想,如果爷爷还在的话,肯定会喜欢去这些书店逛一逛。

  

  感悟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用爆竹、屠苏、新桃,就勾勒出中国年热闹喜庆的场景。在经历了特殊的2020年之后,今年的热闹更显得来之不易。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大家还在感慨想重启2020的时候,2021已经来了,牛气轰轰。

  每年一临近过年,街边摆卖福字挂饰对联灯笼的店铺生意就红火起来,市场年货摊档人声鼎沸,花市的金橘树挂满果实,蝴蝶兰争相竞放。当大城市逐渐空城,当小城市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外地车牌,当高速上开始车水马龙,当路上行人比肩接踵,要过年了,这是中国人最深的情结。

  和先生采购年货的时候,他说过年最开心的其实是备年货到年夜饭这段日子,就是大家说的年味最浓的时候吧。每个人对年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对我而言,年味是水仙花的盛开,年味是听到超市“恭喜你发财”这些播了几十年都没有变也不会过时的歌,年味是家家户户洗洗刷刷,大年三十新桃换旧符,年味是围炉吃年夜饭,拿着手机抢红包和客厅播着的央视春晚。

  秦汉祭祀纳福,魏晋除夕守岁,唐宋拜年贴花,清朝赐福猜谜,我们日常的习俗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朝代更迭中,不变的是对新年的向往,保留的文化就是传承。年味,来自于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她用旺盛的生命之火,将每一个中国年都过得红红火火。

  即使今年很多人“就地过年”没有回家,但也有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亲人朋友能够穿越时空的局限进行“云过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带着家人沉甸甸的祝福,将所有美好的愿望都默默藏进心底,又开始踏上新的征途。

  

  小档案

  王绿瑶,90后公务员。喜欢阅读写作,多次在汕头日报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市各种征文比赛并获奖。

  

  推荐语

  王绿瑶的散文总是很短,好像一下笔就考虑着要煞尾了。对于短散文,我一直保持一份敬畏。短的散文其实更需要一份匠心和巧思,要使短的篇幅里有大的内涵,于文字以外有更多令人向往的风景。

  绿瑶的散文已日渐成熟,文字和意境正逐渐展现出个人的风貌。在简短的篇幅里,舒展着情怀,驰骋着思想。她敏感而炽热的心,跳动着的都是对生活的关切。于是,寻常的往事,即时的风景,就都在她笔下涌起了温暖的浪花。无论是写回忆还是写当下,都是一往情深的,这就是她感动我们的地方。

  ——林伟光

作者:王绿瑶 发表日期:2021年03月2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