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汕头保税区将通过“三新”实现超越式高质量发展

  市委书记方利旭在全市“深调研”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是汕头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也为汕头保税区发展指明了方向。阶段来,汕头保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开展了“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进一步找准保税区在汕头发展中的定位,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想脉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抓机遇,奋勇争先,通过补足短板,扩大优势,全力以赴促进区域更好更快发展。

  “我们分为6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力图找准发展的短板弱项。”汕头保税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晓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2017年汕头保税区各项发展指标在省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评估当中名列前茅,但还是存在一些痛点问题:一是保税功能尚未有效突显,国务院设立保税区的初衷是发展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汕头保税区目前的产业还是以工业为主,保税的主业没有发挥出来。二是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区港之间还没有建立常态化的联动机制。三是国家级政策性功能平台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便利化,制约了保税区加快发展,也极大地制约我市的外贸发展和开放水平。

  “在看到差距和短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中有利的因素和优势。”张晓铿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一批符合保税功能定位的平台和产业相继落地,更是为保税区发展增强了动力,保税区各项事业也取得明显进步。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攀升中,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12年的22.4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0亿元,增幅78.67%;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3.6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6.3亿元,增幅75%;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共有注册企业240家。该区还确定以“保税+”产业为主、以先进制造业为辅的招商导向,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三大平台、六大中心”为主业的发展格局。

  找痛点、攻难点、出亮点!下来,汕头保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保税功能,全力打造全市开放新高地,以及临港经济和自贸区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域,努力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走在全市前列。

  “我们将努力通过‘三新’,实现超越式、高质量发展。”张晓铿对记者说,在强化开放新优势上,保税区将突出保税主业,加速推进“三大平台、六大中心”建设,其中汕头保税物流中心将于4月底封关运营,将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转口贸易、出口复进口、出口集拼等业务,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全市外贸优进优出的新平台。在注入转型新动能上,保税区将积极融入全市申建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大局,一方面加大自贸区政策复制力度,夯实向自贸区转型基础,特别是重点复制“陆路跨境快速通关”、“保税+实体新零售”、“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制度,助力新兴业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加大区港政联动力度,打造自贸区核心区域,打造现前港、中区、后城联动发展格局,合力将保税区、濠江区、广澳港等建设成为向自贸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优化营商新环境上,保税区将把疏通制度瓶颈和解决企业办事环节痛点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全面加强智慧保税区建设,使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构建全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市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近年来,汕头保税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风生水起,一批批优质项目相继动工建设或建成,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可以预见,随着该区进一步以“突出保税功能”为重点实现转型发展,以“优存量,扩增量”为推动力实现二次开发,以“区、港、政”联动为抓手突出产业辐射带动,以大保税区的概念谋划向自贸区升级转变,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全市对外开放服务区、外向型经济聚集区和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新高地,成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本报记者 黄泽春

发表日期:2018年04月14日
(未经本社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