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弘扬特区精神 拓升激发活力 龙湖区紧抓机遇力推全面振兴发展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一个个荣光的背后是一代代特区人的不懈奋斗、倾力奉献。作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近年来,龙湖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党建“五大工程十项行动”,构建基层治理“1+7”格局,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紧抓我市被国家、省定位为粤东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契机,发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确保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力推动龙湖区全面振兴协调发展——这是龙湖区超越自我的庄重承诺。

▲龙湖区各项发展指标亮眼。


  持续创新争当“排头兵”

  阶段来,龙湖区紧跟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整体融会贯通,营造浓烈氛围。除了做好规定动作,龙湖区更开展形式多样的自选动作,如持续开展为期三年的党建“五大工程十项行动”,实施“先锋引领”等党建重点工程,开展“过政治生日、温入党志愿、讲入党故事”等主题活动,建立商务楼宇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龙湖区内一个又一个乡村实现美丽蜕变。

  长期以来,龙湖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4家。与此同时,该区还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科技扶持政策,每年安排3000万元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龙湖科创中心、潮创智谷、潮人创客等创新创业平台的建成,车库咖啡、北京3W集团、广东天石控股集团等高含金量企业的落户,使得龙湖区创新驱动产业中心和双创产业基地雏形初显。培育3家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8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1个,省级众创空间试点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建有国家级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形成机械设备、医药健康两大超百亿产业集群。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8%、48%,位居全市第一,有省级研发机构2个,省级工程中心31个。

  在文明创建的征途中,龙湖全区共出动人力76万人次,清拆违建46万处,新建改造市场27个、公园19个、广场23个。组建创文大联盟,积极探索实施城市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率先启动中心城区12条主干道夜景提升工程,高标准完成妈屿岛亮化美化、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互通立交周边景观提升、中山东路亮灯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并不断完善城市管理“24小时巡查监管+半小时快速处置”机制,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3+6”机制,全面铺开道路清洗净化工程。强力整治农村村民住宅超高问题,共立案263宗、查封254宗,违建势头有效遏制,超六层违建“零增长”。以外砂、新溪两镇和鸥汀片区为重点,推进12个示范村和65个村居环境整治,全区村和涉农社区全面启动生态村创建。

  作为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龙湖区的环保责任考核和总量减排考核连续四年在全市排名第一,并率先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民生、社会事业走在粤东前列,率先启动长者呼援服务、“银龄安康”行动等普惠型民生项目。率先启动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组建6大教育集团,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110”警情、“两抢一盗”警情连年降幅达10%以上,命案破案率100%,辖区治安良好。

  “深调研”抓准定位实干

  近期,龙湖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和市委“七个求突破”工作部署,出台《龙湖区领导同志开展“深调研”工作方案》,就“全面从严治党”、“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等9个课题部署开展“深调研”工作。

  龙湖区各套班子主要领导结合工作分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下大力气研究、破解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深调研”活动,准确把握区情,清醒看待成绩,深刻认识自我;正视短板弱项,找准目标定位,不断提升自我;担当实干在前,有的放矢发力,实现超越自我。

  经调研,龙湖区虽具有先发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业用地资源紧缺、东西发展不平衡等瓶颈和难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竞争力仍然不强,空间产业需进一步优化;辐射带动力仍然不强,品位功能需进一步提升;创新推动力仍然不强,集聚转化需进一步增强;社会融合力仍然不强,民盼民安需进一步满足。这些问题,均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要在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征程上开创新局面,龙湖区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实干在前、补齐短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龙湖发展“1+4”模式,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建引领这一核心,着力打造发展要地、城心腹地、创新高地、民生福地。

  龙湖区委六届四次全会决定将2018年定为龙湖区“基层治理年”,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进一步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基层治理‘1+7’模式,即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开展规范运作、化解矛盾、查处违纪、扫黑除恶、改善环境、发展经济、解决难点等七项专项行动。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五大工程十项行动”,以及“过政治生日,温入党誓词,讲入党故事”等具有时代特点、龙湖特色的主题活动,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把“五大工程十项行动”与“基层治理年”紧密结合,推动基层党建“主业”意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党员队伍精准化建设等“五个明显提升”。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督查问责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公职人员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继续实施机关干部“素质优化计划”,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村社区两委干部专题培训,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精准发力多措打造“四地”

  “四大战略”打造“发展要地”

  龙湖区将在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上做大做优,实施“四大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新津河为界,新津河以东的外砂、新溪两镇重点实施扩容战略,推动龙湖区东部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在2020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PPP项目改造和建设;新津河以西的5个街道重点实施提质战略,做优城市品质,着力打造新津河两岸风景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和内海湾至外海湾现代繁华的滨海都市带的“一河一湾”空间布局。实施产业提升战略,突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着力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到2020年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5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在珠港新城片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会展等产业,推进国瑞机器人未来世界乐园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清垃圾、治污水、修村道、兴农业、强支部”的工作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两镇水改工程,谋划建设两镇污水管网,推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积极培育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外砂“潮织毛衫小镇”在省级特色小镇示范点基础上,争取1-2年内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积极申报新溪镇省级特色小镇。实施营商再造战略,紧抓我市被列为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牢固树立“市级权限最优,区级权限最快”目标导向,着力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优化联审办公会制度,集中解决“新落地项目”等问题;高标准建设龙湖区24小时自助办事厅;充分用好深化改革赋予的空间和权限,撬动营商环境的“革命性再造”,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构筑清亲新型政商关系,继续深化系列护企、暖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支持龙湖企业上规上限、上市上板。

  “四项提升”打造“城心腹地”

  在提升城市品位方面,以打造高颜值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继续实施 “四化”工程;加强构建精细化管理机制,强力整治城市交通秩序,继续深化城市常态化管理机制;继续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全力做好巩卫复检工作。在提升枢纽功能方面,加快汕北大道(凤东路)龙湖段建设,推动泰山路北延(二期)及潮汕大桥、新津河沿河道路、韶山路等道路建设,紧密对接厦深铁路联络线、汕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山路东延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龙湖道路交通“外通内连”。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12个示范村整治为带动,全面铺开65个村居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非农社区按照相关标准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保持高压推进农村村民住宅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在提升文明素质方面,广泛开展社会风尚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文明交通、文明乡风、和谐邻里等教育活动。加快推进社区书院、图书分馆、乡村少年宫等文化服务项目建设,打造龙湖特色阅读品牌。

  “四个一批”打造“创新高地”

  进一步增强要素集聚和成果转化。通过培育一批主体,持续精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龙湖区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进一步扶持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2个以上、省级4个以上、市级6个以上,建设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中心1个;主动对接、配合做好我市筹建广东省实验室相关工作;以省级高新区申报带动全区产业园区升级改造。通过聚集一批要素,注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强与厦门大学、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新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不断提高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大力推动科技人才要素优化升级。通过建设一批载体,把构建创新孵化载体作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龙湖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大科创园区及科技孵化器;构建龙湖科技创新新平台,搭建成果孵化平台;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形成一批行业知识产权龙头企业和自主优秀专利技术。通过出台一批举措,继续安排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建立普惠性科技金融补贴制度,研究出台《龙湖区企业研发经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加大科技项目前期资助、贷款贴息等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全链条政策支持。

  “四个聚焦”打造“民生福地”

  聚焦公共服务改善,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打造一批优质品牌公立中小学校,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国瑞医院、口腔医院、东方医院等医疗机构新建和改建;继续深化长者呼援服务和“银龄安康行动”,推进区福利院建设,到2020年,在全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建成综合性实体居家养老机构。聚焦脱贫攻坚战役,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落实好人盯人、人盯户帮扶联系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完成840个贫困人口的预脱贫目标,探索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和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巩固提升全区环境生态质量,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施行“五水共治”、“一河一策”,扎实推进黄厝围沟、龟桥北排渠等黑臭水体整治;统筹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工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中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聚焦社会维稳创安,把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推进“基层治理年”活动有机结合,着力营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促发展、保善治,全面打造安全城区。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翁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方淦明 (署名除外)


发表日期:2018年04月20日
(未经本社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