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一声“胶己人”,等了70多年!

  “梦归潮汕”的志愿者为前来寻求帮助的潮汕籍老人登记寻亲信息。

  志愿者在赣州街头发放“爱心照亮回家路”的宣传资料。

  “爱心照亮回家路”活动现场。

  一声“胶己人”亲切的呼唤,等待了70多年,流落他乡的潮汕人终于盼来那声来自家乡熟悉的呼唤。昨天,汕头市公益基金会联合“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志愿者来到江西赣州开展“爱心照亮回家路”(赣州)公益活动,为寻亲人群登记寻亲信息。许多至今仍滞留异乡的游子见到来自潮汕的寻亲志愿者时,眼神中无不流露出对回归家乡的热切期盼。多年前逃难之路写满血泪心酸,众多被迫流落他乡的潮汕儿女却依然怀着强烈的寻根情结,等待着回到故土的那一刻。

  58岁大姐现场登记“找哥哥”

  尽管天下着小雨,可是“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志愿者还是早早地来到目的地,为至今还流落在他乡的潮汕乡亲寻找家乡的亲人。家住附近的潮汕乡亲,听说有广东的志愿者来帮忙寻亲,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活动现场聚集不少潮汕籍的乡亲,他们纷纷向志愿者讲述他们当年逃亡江西的经历,希望借助“梦归潮汕”寻亲团这个平台能够找到家乡和亲人。

  “我想找我失散多年的哥哥。”今年58岁的曾玉秀的老家在梅县,在她3岁时,离婚后的妈妈挑着箩筐就带着兄妹俩离开家。曾玉秀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离开家的那几天,母子三人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母亲一路带着他们兄妹俩走路到江西安远县。有一次在餐馆里面吃饭后,由于没有办法支付饭钱,母亲被迫将儿子送给餐馆老板,而母女俩就继续来到了赣州。曾玉秀说,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后来当兵,曾去安远县找过他们,可是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让曾玉秀数度哽咽,流下伤心的泪水。尽管母亲已经去世,但曾玉秀仍急切盼望着能够早日找到自己亲生哥哥,盼着一家人能够重新团聚。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除了来登记寻亲的潮汕乡亲之外,也有许多居住在赣州马坡岭社区的潮汕人,他们有许多是上世纪30年代因战乱逃亡到江西的潮汕难民的后代。今年72岁的侯筱芳老家在揭西县凤江镇,她的祖辈、父辈就是上世纪30年代逃难到江西的,而她就是在江西赣州出生的。然而,这么多年来,侯筱芳乡音未改,一口流利的潮汕话让在场的志愿者倍感亲切。侯筱芳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她跟随儿子到深圳生活,但逢年过节还会回到江西赣州老家。“江西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但我们的根还是在潮汕。”侯筱芳动情地说。

  94岁老人去年成功找到老家潮安

  在江西有句俗话,“无广不成村”。这句话说的是,在江西赣州几乎每个村都有来自广东的乡亲,其中有不少就是上世纪30年代逃难到江西的潮汕人。在筠门岭敬老院中,94岁的孙巧銮是院内为数不多的“幸运者”,她在“梦归潮汕”寻亲团志愿者的帮助下,成功找到老家——潮安沙溪的高厝洋村。去年农历重阳节的时候,孙巧銮老人的家乡人敲锣打鼓,欢迎这位他们素未谋面的亲人回家。尽管这是老人离开7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但回到老厝时,孙巧銮老人还是认出她曾住过的房间。

  在筠门岭敬老院内,孙巧銮老人见到志愿者凌云彩时特别激动,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当时,凌云彩就与“梦归潮汕”寻亲团团长方壮建一起,帮助老人找到家乡的亲人。老人说,当年逃离高厝洋村时,她已经有十七八岁。然而,一提起举家离开家乡时发生的悲惨遭遇,孙巧銮老人的情绪仍十分激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年后,战火开始殃及东南沿海。1938年6月,日军攻占南澳岛,再过一年,1939年6月,日军沿濠江、新津河、妈屿三个方向进攻潮汕,很快占领了汕头市区以及潮州、澄海一带,自此以后,一直到抗战结束,战火笼罩下的潮汕,百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死亡线上。沦陷时期,面对死亡、饥饿以及瘟疫等威胁,大量潮汕人民被迫走上逃亡之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难民潮。在老一辈人口中,这波难民潮也被叫做“走日本”。

  据学者研究,抗战时期,潮汕地区外出逃难的人数据说有数十万之多。但在粤北、赣南、闽西、闽南等地,当年逃难至此并流下来的潮汕人仍为数不少,有些地方还形成潮汕人聚居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潮汕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近百乡亲咨询12人登记寻亲

  “我们的根在潮汕,我们有义务帮助潮汕乡亲找到他们的家。”汕头市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泽华表示,在来到江西赣州的几天时间里,他数次感动得落泪。无论是潮汕的志愿者还是江西的志愿者,都全情地加入到寻亲队伍当中,为这群至今流落他乡的潮汕老人寻回家乡的路。张泽华说,特别感谢当年江西人民接纳潮汕难民度过最艰难的日子,这份情谊把两地人民的心拉得更近更亲。

  在昨天的活动中,“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志愿者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近百名潮汕乡亲在场进行咨询,有12名在赣生活多年的潮汕人登记寻亲信息。如今,距离当年那场劫难过去已经有70多年,当年逃难出来的幼童已经成了耄耋老人,仍然健在的约有3万至5万名。这些老人至今仍对家乡潮汕有着一份执着的思念,渴望着有生之年能找到当年失散的亲人。如今,由一群热心公益、有强烈使命感的志愿者组成“梦归潮汕”寻亲团正在与时间赛跑,以上世纪40年代因天灾寇祸致使卖儿卖女、逃荒赣闽粤等地的潮汕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信息采集、“拉网”筛查、对接认亲等措施,为流落在外的潮汕儿女寻根,也为盼亲归宗的祖籍地亲人圆梦。目前,跨越广东、福建、江西3省的志愿者接近2000人,不同的省份还根据不同区域设立分团,活跃于各乡村之间。

  本报记者 李德鹏、陈史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18年04月2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