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汕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诗钿:寻找新方位把握战略定位 科学谋划汕头发展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节点上向世界彰显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宣言书,意蕴深远,发人深省。汕头如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寻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勇挑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新起点实现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努力走在广东乃至全国新一轮发展的前列?面对记者采访,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诗钿谈了他的思考。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罗诗钿副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特区应努力寻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勇挑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新起点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

  汕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兴办的经济特区之一,通过自身的锐意改革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汕头的发展逐渐落后于其他几个特区,特区应有的窗口和示范作用日渐衰微。如今,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摆在汕头特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寻找新方位,努力走在广东乃至全国新一轮发展的前列。

  正视差距,反观自身。罗诗钿认为,科学谋划汕头发展的新方位,要从三个方面深刻反思。一是明确的城市定位;二是合理的产业定位;三是科学的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定位。事实证明,只有明确城市定位,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实现错位发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汕头应该跳出粤东看自身,而不是局限于粤东中心城市这一封闭狭小的格局,必须开放性地重新思考如何将粤东中心城市、沿海港口城市、特区城市、海西和“丝路”重要城市进行重新组合,主动对接粤港澳都市圈,重新解答如何在科学定位中错位发展的重要命题。特别是如何将华侨经济文化区(“侨牌”)和将要规划申报的自由贸易区(“港牌”)有机结合起来,在产业上进一步精准定位,实现最有效快速的转型升级,错位发展,事关汕头未来振兴之路。

  罗诗钿告诉记者,在前期工业化的尴尬地位与新的发展方式面前,汕头应该努力做好转变发展、建设城市软环境和变革治理三件事情,“应利用汕头独特环境优势,结合创文行动,支持汕头大学创新发展,吸引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先进教育、环保和科技产业,有效治理三江流域污染,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形成若干绿色科技产业群和高端旅游服务产业群,真正在创新中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破解制约汕头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罗诗钿说,汕头在建设城市软环境上必须抓住创文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大好契机,常抓不懈,建章立制,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的面貌,破解长期困扰汕头人民和汕头发展的首要问题;利用广东省委振兴粤东西北的大好契机,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速度,打造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一体的便捷交通网络,解决制约汕头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反思潮汕文化在现代商业文化中的利弊,构建高效廉洁的行政文化,重树诚信的商业文化,赢得潮商和高层次人才持久性的信心与回归;充分利用特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体制机制,营造“敢于干事、廉洁干事”的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破解制约汕头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记者手记]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汕头如何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再创辉煌?“汕头要弘扬特区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秉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深刻反思40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寻找新的方位,规划好新的战略定位,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走在广东乃至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前列。”正如 罗诗钿副教授所说的,摆在汕头特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新方位、把握战略定位,搭载“侨牌”“港牌”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必须努力做好转变发展、建设城市软环境和变革治理三篇文章。汕头特区曾经辉煌,我们有信心再创辉煌。               本报记者 陈文惠

发表日期:2018年05月03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