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力除盲区排隐患 创新制度筑防线

  2016年9月份以来,市食药监局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等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文强管”和“作风建设年”工作部署,研究制订并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健康汕头·文明城市”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系列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健康汕头·文明城市”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系列行动,得到省食药监局的高度肯定,多次在全省食药监系统会议上交流发言。系列行动包括“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光明正大”、“正本清源”、“表里如一”、“药到病除”、“不可‘械’怠”、“美丽约定”、“未雨绸缪”、“严于律己”等十项专项整治,涵盖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等领域,填补了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等食品安全监管空白,清除了监管盲区。自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从2015年的93.4%提高到2017年的96.66%,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市场从0家增加到143家,快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有力地推进食品药品领域“创文”、“巩卫”工作“巩到基、固到本”,全力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被评为2016年、2017年全市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优秀单位。市食药监局窗口连续3年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窗口,2016年以来办结 5050件,实现零差错、零投诉。

  创新监管制度,清除监管盲区

  此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处于半空白、半盲区状态,无论是普通消费者或是市场经营者对于“快检”一词并不熟悉。自2016年底,市食药监局紧紧围绕“创文强管”工作,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契机,推进熟食摊档合理布局和水产品、蔬菜快筛快检工作,全力为市民把好食品流通关。熟食摊档从原来的生熟不分统一改造为生熟分区,并配备防蝇、防虫、防尘等设施。快检市场从0家增加到106家,今年5月份起实现全市143家农贸市场快检全覆盖,今年以来快检农产品146862批次,合格率为99.76%,销毁不合格农产品1703.3公斤。   市食药监局还填补了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空白。近年来,很多校外托管机构无执照、无许可证,是监管的真空地带,是监管难点和热点。市食药监局主动作为,创新制度,补齐短板,在全省首创制订校外托管机构监管制度和专项整治方案,将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纳入监管范围,获国家级媒体中国医药报专题报道。市、区食安办发挥“抓手”功能,发动教育部门和街道等力量,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做好许可或备案登记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备案、办证机构从0增加到395家,清理登记696家。在前期调查摸底、试点推行的基础上,组织对校外托管机构在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清洗消毒、加工制作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食材及餐具进行抽检,排查安全隐患。一家教育托管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该机构按要求落实卫生制度,配套了专业厨房,厨师持健康证上岗,学生家长通过手机监控可以看到餐饮制作过程,家长更放心和满意。   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整治行动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市食药监部门组织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全面普查登记工作。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小作坊生产经营具体信息进行登记,对环境场地、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拍照或摄像存档,做到客观真实,有据可查,切实摸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底数,全面掌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安全风险情况。至目前,我市已建档的食品小作坊81家,发证率从0增加到100%。先后开展酱腌菜、蜜饯凉果、爆猪皮、豆腐等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推进酱腌菜地方标准制订,促进食品生产加工行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市食药监局还创新一系列药械监管制度。建立药品质量受权人述职制度,开展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述职工作,强化质量受权人日常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药品GMP有效落实;结合日常监管情况,总结分析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对本辖区内药品生产质量安全进行评估分析,针对确定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建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负责人约谈制度,采取相对定期约谈形式,向各药品经营企业宣传最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通报检查各零售连锁企业所属门店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作出的责令改正的决定,对其进行警示教育,帮助其分析原因,责令限期整改,切实增强其作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意识,促使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联合卫计部门开展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对全市78家医疗机构使用较广、影响较大、使用期限较长的医疗器械(设备类)进行重点检查,提高我市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组织对全市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产品生产两个重点环节进行检查,确保我市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不存在高类别产品备案为一类,也不存在非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为医疗器械。

  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安全监管的本质是风险防控。我市食药监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靶向性和实效性。针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易发、多发问题,突出重点环节、品种和指标项目进一步加大抽样检验力度,科学确定抽检监测对象范围,既突出全面性又有针对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从2016年的0.67批次/千人增加到2017年的1.5批次/千人,2018年达到2.5批次/千人,增加273%。以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消费环节为重点环节,以应节食品、水产品、中药饮片、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为重点品种,以食品药品非法添加等为重点指标项目开展抽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结合“创文”、“巩卫”工作,市食药监部门更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全面排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监督检查与严格执法相结合,震慑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打击整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春雷行动”大会战等专项行动,先后查处一无证经营白砂糖案件、配合公安部门查处一非法添加“吊白块”腐竹生产窝点、查处非法渠道购进销售“参芪扶正注射液”等案件。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食药监系统共出动稽查执法人员13347人次,督查检查食品药品企业5456家,立案106宗,形成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态势,严防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使用有毒有害物质,非法销售食品药品等违法行为,保障我市人民群众“餐桌上和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市食药监部门下足“重本”。“移动的检验室”快检车、“多合一”的移动执法终端、视频会议系统、OA系统等一系列高端装备综合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能。    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三级检验检测网络,保障检验检测工作全面、有效开展。在市检验检测网络方面,市食检中心积极推进食检中心检验检测场地落实;市药检所不断完善药品检验检测硬件设施,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相关领域检验项目的扩项工作,近2年来完成了包括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洁净度检测等领域共22个项目的扩项实验,非食品检验能力涉及七类产品280个参数,食品检验能力涉及三类产品123个参数,具备检验能力共计403项。在区(县)检验检测网络方面,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374万元,为区(县)配备食品药品快检车6辆,区(县)100%建立快筛快检室,逐步完善快检装备建设,不断提升快检准确率。在乡镇(街道)检验检测网络方面,镇级配备现场快速检测盒、检测卡、试剂、试纸类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补充、更新快筛快检试纸等检验检测工具。    有了好的“硬件”,还需有“软件”相匹配,为此,市食药监局狠抓人员培训。例如组织开展全员培训,邀请高等院校教师讲课,提高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召开食品安全标准培训会,邀请市质计所食品安全专家讲授食品安全标准知识,增强执法人员的食品安全标准应用能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推进党政同责落实,凝聚合力共建共治共享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多元治理的思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发挥政府主导、坚持依法监管、注重源头控制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的参与,实现政府监管、市场调节和社会自我管理的良性互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委常委会首次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汇报,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首次列为市重点专项规划,提前2年完成基本执法装备配备工作,对食品药品能力建设提升发挥重要作用。阶段来,市食药监局推陈出新,多措并举促进地方党委、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责任,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落实监管责任,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食品药品安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形成。   “这个地方是加工区,像这种工具就不能在这里清洗,要另外找地方清洗,否则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备餐区要独立,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加工区,里面还要设置一个清洗区,也要独立出去,三个区要分开。”像这样手把手地“教”并不是某种职业培训,而是市食药监局在我市首创式开展的“餐饮检查每周报”执法行动。不打招呼突击检查、深入一线指导帮扶、发现不足落实整改、“回头再看”督促整改,自活动开展以来,市食药监局检查组的足迹已遍布全市六区一县。“敢于亮短,直面问题,有架势!”退休干部林伯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餐饮检查每周报”栏目已成为汕头市民熟知的电视节目。自今年3月15日起,市食药监局主动联合汕头广播电视台开展“餐饮检查每周报”执法行动。每周选定一个专题或区域,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市民代表参与执法,每次执法行动情况在汕头广播电视台播出。执法专题包括市民关注的热点、特色餐饮服务单位以及餐饮环节重点民生事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等。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发现的突出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做出全面的、客观的专业性评价;对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采取“回头查”形式进行跟踪检查报道。该节目自播出以来,社会反响良好。    为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的才智,拓宽社会监督渠道,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市食药监局制订了《特邀检查员工作制度》,借此平台,倾听民意、收集民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监管效能。市食药监局主要领导还深入食品药品行业协会调研,并召开行业协会座谈会,促进行业自律,强化行业服务,拓展专业交流,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助力政府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除了合法性、专业性外,文明规范执法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文明创建的征途上,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市食药监局深入推进市食药监系统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严于律己”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了《文明执法工作规范》,对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在执法中的程序规范、纪律规范、着装规范、语言规范、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引导、督促食品药品执法人员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作风清正廉洁,工作依法依规,执法文明规范,防止不当行政、违法行政、不文明行政,坚决杜绝“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作风之弊,推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能力素质提高、行政效能提速、服务水平提质、公职形象提升。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推进食品药品行业转型升级

  学习先进,对标先进,争当先进!阶段来,市食药监局紧紧结合“创文”、“巩卫”工作,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与“创文”、“巩卫”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力争以点带面,以先进一个典型带动一个行业,让示范成果最大化。    近年来,市食药监局将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印发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和考评方式,局领导先后多次带队赴区(县)调研指导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工作,研究解决示范创建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龙湖区苏宁广场”于2017年底率先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考评验收,被评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街”。    按照省食安办文件精神,南澳县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南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创建工作列为南澳县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积极按照工作方案,逐一落实各项指标。近三年,该县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同时,该县农贸市场快检完成260批次以上/月的目标,食品安全抽检经费能够支持4批次以上/千常住人口需求。县食药监局已与县农业、海渔局初步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机制,与公安、法院、检察院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文强管、食盐质量、酒类、学校校园及周边、食用调和油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食品生产经营者能积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行信用管理,目前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达到90%以上,公示率达到100%。    按照“健康汕头·文明城市”食品药品系列专项整治中化妆品“美丽约定”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市食药监局选取了12个乡镇街道,119家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化妆品安全治理示范区建设,做到全市所有区(县)全覆盖。通过组织从业人员培训、观摩示范及打建结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化妆品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加强,企业人员的法规意识,产品的合法性以及群众对示范区的认可度均有大幅提高,对全市化妆品经营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翁夏

发表日期:2018年05月1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