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高考临近,名师支招助力考生正确备考

  2018高考即将到来。有些考生和家长觉得,不就是最后几天吗,在知识复习上已经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展了,应该放松身心来准备高考;也有的考生觉得,最后几天,再将所学知识温习一遍,这样会记得更加牢固。此时,家长可能也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到底这时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待考方式呢?怎样才能以最佳状态冲刺高考?记者近日来到聿怀中学与华侨中学采访,请名师给予考前指导,助力我市近五万考生顺利冲刺高考。

  

  

  决策篇:运筹帷幄 蓄势待发

  聿怀中学自从2015年创设了“备考生态园”,开启了“高三幸福备考”的模式。每年由一名副校长亲抓高考并带领一个团队驻扎“备考生态园”,全方位为考生服务,做到学习和生活“两全齐美”,知识上有名师引领,生活上有后勤保障,确保学习高效和生活井然有序。今年是副校长陈叙通坐镇“备考生态园”,他说,今年聿怀已经做足分阶段的备考,譬如“一模”分析会,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期待“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的效果;二模之后分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等心态;三模之后分析会定调:“蓄势待发,逆风飞扬”!

  现在,到了决胜高考的关键时刻,学生已回家休整,4、5日考生再回学校由各科老师最后辅导,6日由学生自愿选择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迎接高考。

  复习篇:宁静致远 胸有成竹

  聿怀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曾祥荣指出,在最后几天时间,考生备考上务必做到三点:“一是精准冲刺,大胆取舍;二是宁静致远,胸有成竹;三是敞开心扉,劳逸结合。做到这三点,高考就能稳操胜券”。

  曾祥荣从最后复习上给予考生备考“秘诀”:“精准冲刺,大胆取舍”主要是,考生最后复习难免有压力,要大胆舍去一些题目,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保持“宁静致远,胸有成竹”的心态,因为,考前静得下来才能在潜意识里解决掉考中的一切不适。同学们一定要把考试中可能发生的各个环节在脑子中静静地过一遍:包括考前准备、考中心理、考完进入下一科怎样准备等情节在脑子里细细地想一想,这样,真正到了高考那一天走进考场,就好像是经历过一样轻松。曾老师说,这几天一定要敞开心扉,把心里的焦虑与不安说出来,与人好好沟通,再大的事件一旦说出来就没事啦。

  冲刺篇:回归课本 临门一脚

  针对“冲刺本科”定位的考生,华侨中学特级教师郑国海给考生提出了五个要求,第一是克服疲劳、急躁心理,以平常心应考,把最后几天的效果发挥到极致;第二是回归课本,把“易错点”、“易混点”弄清楚,把一些概念弄清楚,全面掌握“常考点”和“冷考点”;三是厚积薄发,拓展知识面,在这几天里,把“国卷”里的“时政语言、课本语言、背景材料”弄清楚,掌握在胸,因为,国卷是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是在最后几天要思考与反思,不要押题,也不做“题海战术”,要梳理,看自己存在什么缺陷,找出相应对策,提高应试效果;第五最后是想象自己怎样考试才好?郑国海老师说,“考无定法,考有其法,贵在得法”,要学会考试,掌握考试方法,掌握四个字:准——审题精准,问什么?考什么?要求什么?我该怎么答?宽——国卷考察综合运用能力,解题思路要宽,要有发散思维,回答问题的面要宽;精——答案精确,语言表述要精悍,不能漫无边际地回答问题;清——答题要点层次要清晰,要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让评卷人一看一目了然。

  华侨中学高三级备课组组长林婉如教师说,最后的复习主要做法是“回归课本,不做难题”。考生要再看课后练习,很多考生不做课后习题,但是,很多考题却来自课本后面的那些习题;建议理科考生有选择地把近三年的考试真题拿出来复习,不做难题,不淹没在“题海”里,感受“国卷模式”。

  聿怀中学高三(11)班班主任黄腾老师说,最后时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非常重要。他建议,找出课本,从课本入手,再次复习。因为课本是高考出题的“源头”,你不知考题怎样变,所以,你一定要追踪溯源,在“源头”中找到题目的原始模式,在考试中才能识破无穷变化的试题。

  环境篇:家校携手 创设环境

  聿怀中学学生处副主任黄秦东老师说,学校为考生创造了安静的复习环境,家庭也要创设安静的复习环境,帮助自己的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

  在高考前,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很重要。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黄老师特别提醒家长,如果考前考生问父母:“我高考考不好怎么办?”父母只要说一句:“你尽力就行了。”然后,家长可以看情况,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

  本报记者 辛瑞玲

发表日期:2018年06月03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