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高温多雨季节谨防登革热

  本报讯 (记者黄鸿华)近段时间来我市持续高温和降雨增多,蚊子非常活跃,现在正是登革热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根据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提示,暑假期间市民出入境旅游增加,人口流动性加大,登革热输入病例的风险也将持续增加。同时受天气影响,媒介伊蚊密度不断升高,暴发疫情的发生风险将不断增加,重点关注地区为珠三角以及潮州、汕头等粤东地区和湛江、阳江等粤西地区,关注程度为“特别关注”。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到11月,其中7到9月是登革热的高峰期,流行于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和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广东、香港、澳门等地都是登革热流行区。记者了解到,根据7月上半月伊蚊密度状态监测统计显示,我市69个镇街的71个监测点中,有48个监测点伊蚊密度符合防控要求,另有23个监测点伊蚊密度处于低密度状态。

  疾控专家介绍,近期随着气温和蚊媒密度逐渐升高,由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引发本地病例、进一步引起疫情暴发的风险不断加大。登革热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至15天,而且前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很多患者可能会把其当做感冒来治疗,这样不仅耽搁了时间,更加重了病情。

  疾控专家提醒,各地应及早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清理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有效切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单位企业应针对办公室、单位内部绿化区、庭院、假山及水池等各类场所开展翻盘倒罐、清理孳生地等工作,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广大市民也要人人动手,重点做好消除蚊媒孳生地的工作,自觉对家庭内的花瓶、花盆及花盆托盆等蚊虫孳生地进行清理,并定期开展灭蚊。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及时就诊。

  相关链接

  预防登革热, 这些小知识你要了解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5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1.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2.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3.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4.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措施。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发表日期:2018年08月0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