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市作风办对我市远洋远海捕捞工作开展专项督办

  本报讯 (记者魏青 通讯员郝卓峰)汕头地处南海之滨,海洋捕捞一直是我市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发展远洋远海捕捞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市委主要领导对远洋远海捕捞的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开展调研指导。8月15日,市作风办对我市远洋远海捕捞发展情况开展专项督办。

  据了解,我市现有海洋捕捞渔船共1915艘,其中600马力以上大型渔船2艘,闽、粤、台三省海面交汇处的大陆架“台湾浅滩”渔场是我市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生产区域。近几年来,我市积极争取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支持,淘汰老旧木质渔船、更新建造大马力钢质渔船,大力发展远海渔业。2015年至2017年,我市共争取省扶持资金9087万元,用于补助淘汰老旧木质渔船186艘;争取更新改造渔船扶持资金1680万元,用于补助建造钢质渔船17艘、6136千瓦。今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市财政向省申请中央补助资金2.9亿元,用于渔民减船转产和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补助。国家、省和市对海洋捕捞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我市以群众性渔业为主,基础设施落后,从业渔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渔船功率、吨位小、船龄长、设备落后、适航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市远洋远海捕捞的发展。

  濠江区拥有4000海里的海域渔场,渔业捕捞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濠江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在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后,该区的渔业捕捞也很难进行中远海生产。“我们(渔民)年龄都较大,基本上都是抓鱼到可以过活就算了,加上远洋需要船只较大,港口也无法停泊,根本没办法发展远洋渔业。”据该区放钓联社党支部原书记陈茂德介绍,30年前,达濠曾组织4条船到索马里,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最终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2000年后,随着近海资源的衰竭,他们再次考虑发展远洋、中深海捕捞,但由于渔民组织比较松散、资金比较薄弱、政策倾斜力度较小,发展计划最终搁置。后来渔民年龄慢慢增长,渔业状况是人老、船旧、资源少、后继无人,缺乏发展远洋远海捕捞的基础条件,加上联社人员户口属于各街道,人员集合难,发展远洋捕捞信心、条件均不足。濠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日川告诉记者,接下来,渔业主管部门将充分利用政策,正确引导渔民更新改造渔船,同时谋划建设大型深水渔港,接纳远洋渔船的停靠。

  不仅濠江的远洋远海捕捞存在推进难题,在潮阳海门、南澳等地,渔民习惯于传统的作业海域、作业方式,受基础条件以及政策限制,发展远洋捕捞的积极性同样不高。海门当地虽然拥有规模较大的渔业捕捞公司,但远洋捕捞成本较高,同时公司缺乏技术、人才支持,不熟悉公海及其他海域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要求,仍无法达到远洋捕捞条件。

  据介绍,2015年至2016年,海门镇新增12艘钢质渔船,2018年新增3艘玻璃钢渔船,阶段来,海门镇主要通过召开会议、组织渔民代表和联社干部到茂名、湛江、珠海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提高认识,促使渔业持续发展。“目前我们公司有17艘船,今年拓展了2艘玻璃钢渔船。”汕头市新四海捕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欧称,公司目前也有在考虑走远洋路线,但仍需要多方面探讨。

  据了解,目前南澳的渔业生产依然停留在单作业、无渔业公司、渔业协会状态。近几年来,省海洋与渔业厅、市海洋与渔业局多次前来宣传发动渔民更新改造渔船和向深海发展,但现在大部分渔民还是存在老旧思想,不愿改变。南澳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朱锦成表示,海岛作业还是传统作业,船只比较小,远海捕捞基础较差,也没有公司、渔业协会引导,渔业部门正在结合省、市更新改造部署,引导渔船加大马力、向深海发展。渔民们也希望接下来政府能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宣传力度,让新一代渔民有向外发展空间。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郑东日表示,接下来市渔业部门会积极向省申请资金支持,鼓励引导渔民淘汰老旧木质渔船,建造新船,向远海、深海发展。

  督办中,市作风办人员发现,目前汕头的渔业捕捞条件很难达到国家对远洋捕捞相关规定的标准,对远洋捕捞和远海捕捞也没有具体的扶持方案和长远发展规划,扶持补助比较零散;未进行基础设施的有计划提升和从业人员的系统性培训,从业力量的建设未形成梯队,从业人员普遍老龄化,缺乏远洋捕捞的知识和经验,开展远洋捕捞的意愿不强烈;金融扶持工作还不到位;发展远洋远海捕捞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有待加强。

  市作风办指出,渔业捕捞是我市的重要产业,发展远洋远海捕捞有利于开发水产资源,有利于减轻和缓解沿岸近海捕捞强度,合理布局渔业生产力。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行业发展规划,有效落实优惠措施,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切实帮助渔民增收,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编辑:小编 发表日期:2018年08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