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龙湖

扎根乡村学校28年——记广东省特级教师陈木斌

  在充斥着浮躁和物欲的当下,与很多光鲜和多金的职业相比,他在乡村学校一干就是28个年头,在乐于清贫平凡的生活中,他不仅不忘教育初心,而且以自己独特的禀性、天赋和特有的方式,耐住寂寞,经受诱惑,不断催逼自我发展,终于成就了他。

  在今年的第34个教师节上,他被授予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入选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他就是陈木斌,龙湖区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外砂华侨中学美术教师。从教师匠一路走来,成为龙湖区中小学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和名师带头人,坐在笔者面前的他,却是朴实、腼腆和不善言辞。但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农村的老师,也同样以爱心的眼神,去反哺、去善待那些不怎么优秀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以无比睿智的眼光衡量课堂教学的标准,认为只有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效果。

  哲学家罗素说:“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满发挥自身的才能改变世界。”在陈木斌的心里,功利与他无缘,压根就没有想到利用手中的笔墨赚钱,改善生活,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他却自始至终没有念头,相反,他却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免费兴趣班,发现和挖掘对美术、对审美有兴趣的学生。

  虔诚的教育者,体现的是呐喊,其中有真知、真性,亦有真心、真情。有人说,普通学校与知名学校的距离,不是物质与房子的距离,而是人性与仁爱的距离;不是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而是理念和信念的距离。

  乡村教育,不容易;做个乡村教师,更不容易。乡野家长的认知和孩子的耳濡目染,已经决定了孩子的起点。环境的逼仄,陈木斌需将自己的精神生命从小小的农村之地跃升至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的天地之中,打通两造、消泯畛域,才能既丰富他自己的生命,也成全所教的农村孩子,让后者在教育的“囚徒困境”中保全天性,自由生长,内生活力,始终带有正能量。他的“设景点趣,愉悦教学”观,无非就是要让被应试教育边缘化的“小学科”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育行走的酸甜苦辣,他深悟其中,但他却更愿意“尝试赞美这个残缺的世界”,对术技之学的孜孜以求,始终坚持“还原”:还原到生活中,还原到课堂中,还原到人性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获所得,既是陈木斌理想的享受和快乐,更是他理念的现实化身,两者表里互依,体用两面,可谓和合而生。他坚持守“静”、藏“拙”、处“下”“贴地而行” 的道家遗风,从课堂的导入、行进、结尾等一些细节处慢慢打磨,并在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中令自己开始关注个性化发展,关注人的“在地性”,直至关注整个生命课堂的思考和建构。“把教育作为灵魂的一个枢纽工程,作为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在他提交教育行政部门的多篇论文和作品而获奖中,已可窥见一斑。

  让教育成为传续文明的集体信仰,给乡村学生乃至学校教育带来一线生机、一片光明,正是陈木斌几十年来的信念和践行,当然,他也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他的校长的理念、情怀和事业心,带给他的机遇和用武之地。

  要离开外砂华侨中学,耳边还留住林奇岳校长的一句话,乡村学校发展的定位应该是“强师门,助师魂”。陈木斌桃李满天下,得意门生不少,王燕旬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大衙小学任教,她是这样直爽评价她的老师的,“就像我们这里最朴实的大榕树一样,没有鲜艳的花儿,却能成为学生‘栖息’的天堂。扎根农村,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培育我们这些乡村孩子能够成才,老师是好样的。”

编辑:陈瑶 发表日期:2018年09月14日 来源:龙湖区委宣传部新闻股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