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华侨试验区举办“新特区发展与人才集聚载体建设”研讨会

  本报讯 (记者赖淑英)17日下午,华侨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在人才大厦举办环境引才、服务留才、打造创新人才新高地——“新特区发展与人才集聚载体建设”研讨会,邀请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省人大常委、暨南大学教授杨英,中大自贸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等专家就如何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创建省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为汕头经济特区和华侨试验区的发展支招指路。

  研讨会上,有关单位向与会的各单位、各企业和专家学者们介绍了我市人才新政30条和华侨试验区人才政策,与会者也就如何发挥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的功能作用及对即将出台华侨试验区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学者还就“新特区发展”和“集聚人才”等问题进行研讨发言。

  陈鸿宇表示,汕头经济特区正迎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可以以建设大湾区的“飞地”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政策和平台的优势,吸引港深集聚和创新资源,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他建议,汕头应主动了解能融入大湾区的内容、对“融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从高速公路、350高铁的建设和深水港融合,做到交通先行,以创新驱动,做好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科研成果转化新型合作平台等的人才驿站,明确自身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和大湾区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功能,积极争取早日纳入我省大湾区的实施计划中。

  杨英认为,华侨试验区为了吸引人才,正在做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也做得非常好。他建议,汕头要紧扣华侨试验区“接地气”式的发展定位,进行“量身定做”建设人才环境,形成其他地区无法模仿、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环境,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华侨试验区吸引人才区域模式。

  符正平则从建设自贸区的角度,介绍了目前我国各自贸区建设现状,并分析了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优势。他认为汕头有众多华人华侨贸易网络,可以加强与世界的商务交流。建议汕头可以从基建硬件建设入手,积极对口自贸区政策,争取更多政策落地,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发挥以侨为主的优势,做好“侨”字文章,建设申报成为全国首个有“侨”特色的自贸区。

  华南师范大学博导谌新民建议,要想打造好人才平台,华侨试验区就要对所需人才进行包括数量、质量、结构、政策的全面盘点。以积极申报自贸区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走廊为抓手,并在人才使用方面,采取专才专用和特殊激励的方法,结合“柔性引智”方式,多种形式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和市场的人才。通过全社会的协调配合,建设、制定有利于人才使用发展的平台和体系,使人才资源在华侨试验区能发挥最大效益。

发表日期:2018年10月1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