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勇闯改革路 奏响最强音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逢山开路,崇山峻岭无险阻;遇河搭桥,惊涛骇浪从容渡。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关键词,我市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

  关键之年,必有关键之招;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随着一项项政策相继出台,一条条探索付诸实践,一个个变化清晰呈现,2064平方公里的汕头大地上,改革“风”来满眼春,不断为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澎湃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脉络更加清晰

  改革发轫之初,市委对标对表中央顶层设计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2014年4月成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各改革专项小组、市委改革办。至2018年9月,共召开市委深改组会议21次,共审议通过51份改革文件。2017年调整优化专项小组设置,将原6个专项小组调整为10个,各领域改革覆盖更全面、职能发挥更完善。全市改革办系统力量逐步充实,并建立督察制度,加强对改革事项的督查督办,有力保障改革举措落实。

  按照省委部署,我市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共完成7个课题行动方案、31个专题调研报告,印发《关于强化改革责任担当 推动特区“二次创业”的整改落实方案》,抓好各步骤各环节整改举措的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课题包括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4个调研专题均已出台相关文件,“深调研”成果逐步转化为“真落实”举措。印发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重大改革任务的通知,推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18项改革任务。制订加快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10项改革创新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和责任单位。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重组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冰消融,为全面深化改革构筑了四梁八柱。

  全面深化改革成果更加丰硕

  深化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我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大力破除各种观念性、体制性和环境性障碍,努力用权力“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加法”、市场活力“乘法”。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提出了15方面100项主要任务和230项行动措施,今年2月被确定为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区(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简政放权,推动办事流程革命性再造,推进“一门一网”办理模式。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汕头政府在线”和网上办事大厅。全市42个网厅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单位985个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全部达到进入全省前3名的要求,实现100%达标。扎实推进企业“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率先开展18项口岸业务改革,推进省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试点城市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单一窗口”口岸、企业、报关、报检、舱单5个全覆盖。

  聚焦更公平的教育机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市坚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动改革成果更广泛、更直接惠及群众。

  深化医联体改革,组建11个医联体;拟定“十百千工程”(创建10所高水平医院,100个重点学科,培养引进1000名高端医学人才)具体方案,支持汕大附一医院实施“登峰计划”,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医院和高水平学科,全面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完善教育公平机制,推广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区、学区制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学模式;制定实施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和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完善规范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开展培育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工作,培养一批适教乐教、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大专层次本土化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出台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等改革文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积极为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减免诉讼费,司法救助“汕头经验”得到最高检、省检察院的肯定和推广。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救……这些百姓的所想所盼,正在被改革的如椽之笔书写在推动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铿锵征程上。

  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亮点纷呈

  试点是体制创新的“先手棋”,也是改革落地的“当头炮”。我市坚持把试点探索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大批有亮点有创新的新政良策,催生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汕头元素、汕头方案。

  在对外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试点设立港澳独资经营娱乐场所,成为广东省首个新增试点地区;设立全国首个以“华侨”为主题的金融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作为全国民政改革创新观察点,我市先后出台43个特区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涵盖基层社会管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等民政工作。作为省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方式、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机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实效。澄海区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积极探索推进资产量化、股份合作制等可复制推广经验。

  基层改革探索也步步推进。金平区探索土地节约集约管理新模式,被评为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龙湖区的“长者呼援服务”项目获评“全省基层社会治理优秀创新项目”。澄海区构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公安信访窗口示范单位”。濠江区以“法治区”创建为抓手,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潮阳区在全省率先设立“环保警察”,建立健全环保执法联动机制。潮南区创新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成立电子商务、建筑装饰等行业组织品牌。南澳县推进旅游管理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设立旅游警察中队,大力推动“旅游+互联网”智慧旅游建设。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的起点上,汕头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正全面铺开。600万汕头人正激情满怀呼唤改革、投身改革、见证改革,以推动特区“二次创业”的新担当新作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

  本报记者  陈静莹

发表日期:2018年11月1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