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诗词大会尽展汕头人文化底蕴

  □ 本报记者 吴湘红

  苏东坡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是中国从古至今流传千年的文学艺术,也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广受追捧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亲近经典、热爱诗词的热潮,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诗词歌赋激活了中国人潜在的诗心,也激起了国人满满的文化自信。而在首届《中国诗词大会》就有汕头80后小伙的身影,他就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唯一一位会员选手谢海衡。据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勤亮介绍,谢海衡不久前加入中国作协,目前也是汕头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理科男”为诗歌弃理从文

  印象中写诗的男生,应该是清瘦白净,戴付金丝眼镜,如徐志摩般略带几分忧郁气质。没想到眼前的谢海衡却是一个阳光大男孩,挺拔的身材颇像搞体育的男生,开朗的笑容犹如冬日暖阳。小谢说他确实是一把田径好手,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经常参加各种田径比赛,2007年还入选八人单桨全国奥运选拔赛广东决赛。平时他喜欢打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样样能玩。

  这样一个貌似外向的男生却钟情缠绵委婉的古典诗词,而且还是一个学计算机的彻头彻尾的“理科男”,这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小谢说,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古典诗词深入骨髓的爱。小谢打小就喜欢古诗,读大学时就经常在博客上发表诗作,从华师毕业后小谢从事的是电子商务工作,也取得工程师的资格,但是,血液里流淌着的诗意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诗歌创作上,经常写诗写到深夜一两点甚至通宵,有时睡下了,突然想到一个好句,便半夜起来继续创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小谢发表的诗作散见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及全国多个文学网站,曾多次获得全国性诗歌比赛大奖,《光明日报》等全国性的公众媒体都对他进行推介。现在,小谢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国诗歌网的编辑,还是汕头作协副秘书长。诗歌已成为这个痴迷古典诗词的小伙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诗词大会上用潮语朗读韩愈诗篇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印在民众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该节目自2016年2月在黄金时间热播,吸引了全国千千万万个诗词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其收视率屡创新高,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还专门点名称赞了《中国诗词大会》。据悉,参加诗词大会的百人团都是在全国通过层层选拔到北京,很多都是诗词界的顶尖人才,有许多都是科班出身。作为现场唯一一位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的选手,谢海衡展示了汕头人的文化底蕴,为汕头和广东争得了荣誉。

  谢海衡告诉记者,他此次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在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获创作优秀奖而被推荐去参赛的。经董卿提议,各地选手用方言朗读诗歌,谢海衡还上台用潮汕话朗读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朗朗上口的优美韵律令观众印象深刻,一句潮汕方言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更让众多电视机前的潮汕人倍感亲切。说起参加这次诗词大会,小谢仍兴奋不已。“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录制大型诗词节目,诗词在国内从未上升到如此高度,有这么一个大平台,如此恢弘地展示中华传统诗词之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光,我感到非常开心。”小谢称,此次参赛,收获良多,不但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百家讲坛的老师们,亲耳聆听他们对诗歌的真知灼见,也见识了很多“诗词高手”,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诗友,了解了各地风格迥异的诗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比赛期间,小谢和诗友们互相切磋,接飞花令,玩得不亦乐乎。小谢也趁此次机会向诗友们推介潮汕的传统文化。

  在诗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一句共鸣度极高的话。生活不能没有诗,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是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之上。”人的生活富有诗性,“不学诗,无以言”。爱诗的人更热爱生活,就如谢海衡所言,他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琴棋书画都喜欢,体育运动更是拿手。他也爱好旅游和摄影,祖国的锦绣山河让他诗兴大发,行摄中他也挖掘了很多诗歌素材。他还喜欢把诗歌以曲的方式吟咏出来,这样的吟诵使古诗词更有韵味,这也是他能入选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个原因。

  谢海衡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说,山水给予我们太多资源,山水赋予了我们太多情感。他写梦之谷的清幽:“蕨苔竹影月西摇,香案羞花碧玉箫。”赞东山湖的春色:“一山春色观无尽,半亩荷塘映客心。”更为湘子桥的夜色陶醉:“寒夜秋光染地黄,浮桥韩水也流芳。”他写春耕,写播种,他的诗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因为爱体育,他写打球的酣畅,看球的感悟,更为中国女排取得胜利而写下组诗表达激动之情。诗如其人,从谢海衡的诗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能够这样葆有一颗诗心的人真的不多,何况是一个曾从事电子商务的理科男。诗歌创作之路颇为艰辛,谢海衡却甘之如饴,他认为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诗写诗是自己一生的挚爱,从诗歌中能感受到忙碌的生活中被忽略的点点滴滴的美好与乐趣。他的理想是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教他们学习古典诗词,陶冶情操。物质上够用就好,精神上富足才是真的富有。正如市作协副主席郭勤亮所言,能够这样热爱传统文化,静下心来进行文学创作的青年确实难得。郭勤亮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十分重要,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像谢海衡一样,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记者手记

  时间煮雨,岁月流金,漫漫人生旅途中,总有那么几首诗镌刻心间,每每想起,心里都会涌现出脉脉温情。这便是诗歌的魅力。

  采访谢海衡,和他面对面交谈,能感觉到超乎他年龄的那份淡泊。因为这份淡泊,在喧嚣的尘世之中他才能守住心灵的一方宁静,才能写出触动灵魂的美妙诗句。生活不能没有诗,文明因诗而益昭,文化因诗而愈旺。诗是情感的凝结,精神的焕发,心灵的镜子。愿我们都能抛却浮躁,用诗来感知生活,定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

发表日期:2018年11月2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