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侨批里的国情乡情家情

  本报记者 吴湘红 文/摄

  周日上午,鮀城寒风骤起,热了许久的汕头人终于有了入冬的感觉,然而,瑟瑟寒风中,毗邻海边的西堤公园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常,临近9时仍有不少人匆匆赶来。原来,西堤公园文化讲堂即将开讲。侨批专家张美生老师和书法家黄青老师联手带来“侨批里的书法”专题讲演。两位老师珠联璧合,侃侃而谈,从侨批与书法的不同角度作了侨批书法赏析,张美生老师从什么是侨批、潮汕先民为何要出洋谋生、侨批的书写格式、自写批和代写批引入,黄青老师随后讲起书法中的尺牍、家书的联系,以及书法在侨批中的体现。黄青老师说,侨批书写者中,不论亲书或代笔,隐藏不少书法高手,运笔或含蓄雅逸,或纵横矫健,书法风格多样。老师们现场展示了多幅侨批原件,让市民大开眼界。台上老师讲得兴致盎然,台下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侨批独具“银信合一”特色

  西堤公园文化讲堂以“弘扬潮人精神、交流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雅俗共赏,谈古论今,让潮汕传统艺术、非遗文化走近寻常百姓,提高市民文化艺术修养,也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讲堂自今年4月开讲,至今已举办16期,深受市民喜爱,每期都座无虚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侨批纪念地,西堤公园的主题便是侨批,最富特色的是侨批记忆广场以及记忆景墙,此外,地图广场标记着当年汕头老市区80多家批局的位置。在记忆广场,有一处“侨批记忆之流”,在流水之下,贴着侨批样式的瓷砖,甚是别致壮观。这一极富特色的文化遗产吸引着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广州、深圳和珠三角的不少旅行团都把西堤公园作为一个必游景点。侨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侨批,俗称“番批”“银信”,是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侨批由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和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最主要的特征是“银信合一”,既有家书又有汇款凭证双重特征。银信合一的特殊形式使侨批在近现代的中国华侨史上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的特殊的纽带。侨批档案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一封薄批,几句嘱言,再加若干辛苦钱,为家乡亲人送上异国游子的深深思念和拳拳关爱。不少人就是靠侨批养活全家的。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真实见证,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海邦剩馥”、“媲美徽学”,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对侨批和侨批文化研究的盛赞。2013年,备受全球华人关注的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后人讲述尘封往事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其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不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有父母鼓励儿子发愤读书的(来批);也有国内侨眷盼儿早日回归,或是惦念着海外的亲人,望眼欲穿的(回批)……而随着侨批申遗成功以及“寻访侨批后人”活动的开展,侨批及其后人的故事也在延续。西堤公园凭借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景观,成为侨批后人的汇集地,每一位寻访到的侨批后人都会来到这里参观。据西堤公园管理处负责人陈宁邑介绍,著名侨领陈汉士就是批局后人,他去年曾到西堤公园参观,在地图广场找到他家开的福茂批局,并回忆起批局往事,感慨不已。

  另一位批局后人曾益奋则讲述了批局和当时的红色政权的故事。曾益奋介绍,他父亲曾仰梅经营过振盛兴批局,从1899年创办到1979年归入中国银行,历时80年,在各个批局中经营历史较长,信誉好,规模大,曾响应侨领蚁炎光先生的号召,在海内外募捐资金和大批物资交蚁炎光、蚁美厚叔侄在海内外带到香港,请何香凝、廖承志转入大陆送到前线。另一方面曾仰梅三儿媳的表兄陈建邦也曾和振盛兴批局有一定秘密关系。陈建邦早期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受组织派遣应聘到香港美联社做报务员工作,之后回国,从香港入内地直接进入东江纵队。1938年,他的父亲为了安全着想,举家迁徙移居香港,租住在九龙太子道一民居二楼,恰好三楼居住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及家眷,二楼是三楼上落必经之路,因此两家人和睦相处,日久亦建立信任和友谊。陈建邦同是家乡人,有时到曾老的钱庄(侨批局)借钱应急,也经常到他家串门走亲戚,经常是一番客套之后便上三楼“执行任务”,曾老先生也心知肚明。同有爱国情怀,理解陈建邦的用意,实是掩护梅先生等人安全转移,终于有一天,陈先生突然失踪,钱庄的掌柜向曾老先生汇报陈先生透支之事,曾老先生却淡淡的说:借出去的“钱”就当做送岀去,当做呆账算了。这表现出曾老先生豁达的胸怀。

  直到1988年陈建邦先生在北京,从外贸部领导岗位退休,几经努力,陈建邦终于与曾先生的后人联系上,倾诉了恩念之情,缘因历史原因和隐蔽战线的身份特殊,而无法及时取得联系深感遗憾。由此可见,侨批局及其经营者确实为抗战和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尘封多年的侨批勾起了同样尘封已久的往事。侨批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侨批精神”永不褪色。潮汕人笃诚守信的精神、父辈漂洋过海、艰苦奋斗的历史,以及他们爱国爱家的赤子深情,一一封存在这些侨批里。而寻访侨批或批局后人,正是为了让这种“侨批精神”传承回归。侨批蕴含的奉献精神和积淀的深厚文化,时至今日,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华侨对故乡的爱和侨批历史的博大精深。

发表日期:2018年12月1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