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练江将卸下重负再展清丽之美

  “垃圾缠身”曾是练江的一大顽疾。随着练江综合整治的大力推进,如今这种现象在潮阳区有了大变化,不仅垃圾日产日清,还实现了垃圾处理由填埋到发电循环利用的新跨越。昨天,历经450天建设的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迎来了点火投产的日子。记者走进这座深山里的现代化工厂,亲眼目睹垃圾的“绿色蜕变”,为“母亲河”卸下沉重包袱重现清丽之美而欢欣。

  近年来,潮阳区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但是,区填埋场根据目前使用情况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饱和并封场,同时垃圾填埋是比较落后的处理方式,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较大,不符合现代生态环保建设的需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后,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全部投产后,一年可发电3亿度,大约可供8万户40万人一年的照明用电需求,真正实现资源有效循环再利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来,潮阳区举全区之力,提速推进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加快环保设施建设,使练江有了水质明显改善。尤其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中,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互相配合,解决电力、给水、通讯等问题,简化程序,集中精力突破工作瓶颈,开通绿色通道,最短时间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提速推进工程施工建设。同时,建设单位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倒排工期,攻克技术难关,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工期任务,在全国创造了同等规模项目建设速度最快的纪录。

  

  

  

  走进发电厂内,记者发现,这里装修现代简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闻不到丝毫臭味。“绿色动力集团在全国有10多个项目,这个项目施工从技术难度上讲是最大的,但是在同类规模里面,整个建设工期是最短的,仅15个月,这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个参战单位齐心协力。”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毅然说道。

  在主控制室,记者看到,整个垃圾处理的过程均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工作人员眼睛紧盯着各个画面和相关技术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排调度。孔毅然告诉记者,“一进四出”是该厂垃圾焚烧处理的整个流程,包括垃圾接收、焚烧及余热利用、烟气净化处理、污水处理、灰渣收集处理等系统。生活垃圾由垃圾车运入电厂,经设在厂区内的地磅进行计量后,卸入垃圾堆库,在垃圾库内经过5至7天的堆放、发酵、搅拌后,垃圾经桥式抓斗起重机转卸到炉前垃圾料斗,经垃圾给料机连续均匀送入焚烧炉内。炉膛整体由膜式水冷壁组成,垃圾燃烧后的热量加热水冷壁中的水,使水变成蒸汽,蒸汽经过热器加热变成过热蒸汽后进入汽轮机做功,使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经过主变压器升压到110KV后并入电网。

  “项目属粤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按照国家3A级最高标准建设,采用国际先进机械炉排炉技术,烟气排放达到并优于最新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污水综合处理后生产回用,不对外排放。”孔毅然介绍道,焚烧产生的烟气经余热锅炉进入烟气净化主系统,净化后达标排放;污水综合处理后生产回用;焚烧后的炉渣可做建筑材料;而剩下无法循环利用的飞灰仅占3%,将进行无害化填埋。焚烧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7%,实现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

  当地村民代表在参观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后表示,走进这里完全看不出是个生活垃圾焚烧场,设备非常先进,垃圾得到科学处理,还能变废为宝,造福子孙后代。相信练江的环境将越变越美,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也将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刘文钊

发表日期:2018年12月28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