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一页页“微历史”拼出汕头开埠图

——《汕头埠史话》序

  □ 杨方笙

  曾旭波同志孜孜不懈,勤于搜罗资料,曾经著作《汕头埠老报馆》一书,我便感到很是惊喜,因为汕头虽然只是粤东一座中等城市,但因其地理、历史条件颇为特殊,近代以来报业非常发达,有句话这样说,今日之新闻便是明日之历史,从旧日出版发行的那些陈年老报中,我们可以回望昨天,懂得今天及更好地创造明天。

  如今展现在我眼前的《汕头埠史话》又给了我一份惊喜,这本书由许多各自独立的篇章组成,但合在一起,便可以从汕头市的“前世”看到它的“今生”,很好地发挥了“史”的效用。

  这儿要插进一点闲话,上世纪40年代初我还是个初中生,在四川老家一所中学上过地理课,说到广东省,除了着重叙述省会城市,曾经充当过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外,另两个重点便是粤东的汕头与粤西的广州湾(湛江)。这两处都是港口城市,在对外交往上活动十分频繁,工商业发达,汕头更是潮梅、赣南、闽西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在地理课中开始有了汕头的朦胧印象。以后出于时代、社会及我个人方面的原因,我来到汕头,落脚汕头直到长期居住汕头,看到并且亲自接触到许许多多细节,更期望对汕头的前世今生有更多的了解。

  让我们较认真地来接近这部书。本书由许多单篇许多专题组成,也许有些内容是你感兴趣的或不感兴趣的,有些内容是你较为熟悉的或完全陌生的,但因其出于旧日的新闻纸记载,具有时、地、人、事的真实性,因而它们都是一页页“微历史”。

  西方有句谚语说罗马非一日建成,说的是一座城市从诞生到发育到成长,靠的是大量市民的付出和无数次实实在在劳动的长期积累。将这部书各个篇章聚会起来观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过程和场景:一,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汕头如何从一片海地砂碛逐步出现最初的码头、街道、管理场地设施直至出现了最初的城市规划;二,由于这里腹地广阔,人、货进出频繁,如何出现了最早的内河航运、公路直至有了商办的潮汕铁路;三,随着人流密集和消费需要,出现了旅店业、酒楼业以及购物、理发、照明等消费场所;四,出现了现代工业的萌芽以适应人们需求,如制作肥皂、火柴、电池、酱油等等;五,出现了银行、钱庄、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公园、戏院、报馆等文化设施;六,适应居民需求的国民教育也逐步兴起发展,除一般基础教育外还创办了女子中学、南华学院等等;七,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的某些改变,汕头人还逐步滋生出比较现代的意识如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消极方面的拜金意识等等。归总一句话,阅读这部书,再细细地连贯地思索考察一番,我们便可以“拼图”出一部汕头的创立史、发育史和成长史,看清它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大体方面。

  我也一度短暂地投身过新闻事业,对于新闻事业的求真、求实还是有一些体会的。因而我要说,曾旭波同志这册《汕头埠史话》是颇见功力的。他给了我们一副显微镜,也给了我们一副放大镜、望远镜,我们完全相信,汕头有过昨日的辉煌,也一定有其灿烂的未来。

发表日期:2019年01月2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