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充值消费享折扣?看似实惠存风险

预付式消费呼唤信用,消费者还需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各式各样的预付式消费已然成了商家“绑定”客户的惯用法宝,然而这些看似给消费者带来不少实惠的预付式消费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甚至是钱财的损失。消费市场期盼信用呼声日高,但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作为消费者还是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以免因一点所谓的优惠而被商家“捆绑”成了商战中的“炮灰”。

  商家玩“蒸发”

  顾客险“破财”

  市民杨小姐去年9月前往设在市区一大厦的艺术培训中心进行钢琴体验学习。在初次的体验中,该中心培训老师向杨小姐推荐了学习课程,并承诺一年内教授她学习25首钢琴曲,达到钢琴5级水平。杨小姐便通过支付宝缴了3900元,和培训老师签了一年的合约。今年2月,杨小姐再次去该培训中心上课时却发现中心已经人去楼空,且门口上没有贴示任何公告,招牌也已全部拆除,电话和微信也都无法联系上签约的培训老师。杨小姐随后便报警求助,经调查后发现该培训老师此前曾在深圳办过一家钢琴培训机构,并且也发生了与以上相同的突然关门的情况。杨小姐把自己的学琴遭遇通过网络进行了曝光,提醒更多人谨防上当受骗。在杨小姐曝光后,该培训老师终于“浮出水面”,主动联系了当事人杨小姐,并退还了2000元费用。

  同样,市民小林也在网上爆料,称市区尚海阳光小区一临街的美容美发店突然关闭,她的会员卡里还有1000元,不知该找谁进行善后处置。记者在现场走访看到,该美容美发店里已经空荡荡的,出现“走人”状态。该店的玻璃门也是用U型锁紧锁,店门上方还张贴了留有房产中介电话的“旺铺出租”。在对周围商铺的走访中,一名也办理了该店会员卡的街坊李女士告诉记者,这家美容美发店或许是属于经营投资失败关门的,不可能是“卷款走人”。据称,该店装修了近半年,正式经营才二三个月,在今年春节前就关门了,关门前夕,经营者有打电话通知包括她在内的会员们前往结算会员卡里的钱额,一些会员卡余额不多的会员也选择了做美容、美发的方式相抵扣。至于市民小林的遭遇,或许是经营者漏通知了小林,也或许是电话通知时小林没有接听。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商家的疏忽确实造成了小林的经济损失。

  预付消费小心

  “馅饼”成“陷阱”

  生活中,面包店、美容店、商场超市等商家推出的预付式(储值卡)消费十分普遍。有关人士认为,预付卡消费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之一,从商家角度讲,发行预付卡,可迅速回笼资金,还能实现“钱生钱”,从消费者角度说,有实惠也不失是一种省钱的办法,然而,预付卡的风险在于一旦发卡商家“跑路”或发卡商家出现不讲诚信降低服务品质、违反承诺等情况,预付卡就成为一张“坑人卡”。消费者要想讨回资金非常困难,不少消费者只能选择忍受损失、放弃维权。

  如何维护个人权益?

  有关人士提醒广大市民,在选择预付费储值消费时,注意以下几点:

  消费者在选择办理预付卡时,尽量选择信誉高规模较大的商家,要了解商家的证照是否齐全,经营是否规范,多掌握商家的一些基本信息;办理预付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切莫贪图优惠盲目办卡。在办卡前要弄清自己是否长期需要此类服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购买消费卡,不要盲目地因为商家的“优惠”而忽视了潜在的成本及风险;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切莫被眼前的优惠迷惑;尽量不要选择大面值的消费卡,需要时随时充值,以此来降低消费风险避免大的损失。

  说到底,消费者还是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维权意识,一旦在消费中发现侵权行为,对于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应当予以拒绝,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于一些票据要做好保存,面对预付式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相关证据向法院提供,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商家圈钱走人的行为涉嫌诈骗,则应尽快向有关部门报案求助。

  当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负起监管责任,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防止个别不法商家钻空子借“预付式消费”圈钱。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19年03月1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