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诠释“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4月29日晚,张海如、陈延八十画展在汕开幕。他们的画作,不仅带来艺术的美,而且犹如春风拂面,带来阵阵浪漫情怀。

  半个多世纪以来,张海如、陈延夫唱妇随,风雨同舟,共同谱写了一曲艺术人生之交响乐。他们满怀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深情热爱和执著追求,力写丹青,成就了这对难得的丹青伉俪。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许多人在他们的幸福里感受到中国式爱情的美好,而他们,早已将浪漫化进了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日前,这对耄耋伉俪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分享他们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幸福。

  耄耋伉俪办画展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张海如、陈延伉俪八十画展共展出近70件优美画作,涵盖水彩、版画、水粉、国画等。其中一幅高2米、宽6米的大型国画《瑞丽的回忆》是陈老刚完成的作品,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之美,将30年前瑞丽特有的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少数民族风情风俗跃然纸上。谈及此次展览,陈延不无激动地说,这次把老伴多年来的作品整理出来,让她从幕后再次走到台前,也高兴一回。“50多年来,海如老师几乎把她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我”,陈老笑着对记者说,“我能安心工作取得成绩,无后顾之忧,老伴功不可没。”言语中透着满满的感动和赞赏。

  在他们的画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艺术伴侣的琴瑟相谐,其中一件名为《习仲勋在南梁》的中国画作品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两年前,这一作品一经亮相就引起轰动,得到了新华社、中央台、广东卫视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和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好评。细心的观众还发现,这一作品署名是张海如、陈延两人。“对我来说,这幅作品非常重要”,陈老说,在这么重要的作品上署上老伴的名字,就是要表达他对老伴的特殊感情。

  古有“佳偶天成”之说,张海如、陈延二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因共同的志趣和爱好,相识、相知、相守半个多世纪。两位老艺术家才情横溢,笔精墨妙,在艺术道路上共同探讨,互相帮助,在画坛上点亮中国式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志同道合传佳话

  陈延今年79周岁,张海如比他大一岁。1956年,两人一同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后来又一同上西安美院版画系。大学毕业后,张海如跟随陈延回到甘肃,组建小家庭。1989年,陈延出任汕头大学首任艺术学院院长,张海如毫不犹豫地跟随着“南下汕头”,到汕头大学当副教授兼教学秘书,这一晃就是30年。

  陈老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延安,自小在陕北农家长大,父母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老兵,所以他对革命题材一直怀有特殊的创作热情。采访中记者获悉,今年国庆,陈老将在北京举办一个主题为“梦回延安,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画展。

  “因为爱好,所以相遇!”年届八旬的陈延气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说话时中气十足,而且干净利落。“每当站在自己的作品前,一种感动、振奋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油然而生”,陈老感慨地说,过去的经历总是源源不断地给他带来灵感,而海如老师一直以来对他默默地支持,则让他创作充满动力和热忱。

  朝夕相伴见真情

  半世纪牵手,风雨兼程50余载,张海如、陈延感受到了人生中家庭、婚姻、亲情、友情、爱情的真谛与价值。在陈老记忆里,没有为海如老师做过什么浪漫的事。但在老伴身体越来越不好时,他一直尽心照顾着。现如今,陈老参加社交活动,都要带上老伴,“不放心她单独在家”,陈老说,也可让海如老师到处逛逛,看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川流不息的马路,看城市的日新月异。

  买菜、喝茶、画画,这便是两人每天平淡的生活。每天早上,陈老都会牵着海如老师的手,从家走到工作室,两人一路笑着,偶尔聊聊今天的新奇事。“我俩一起上街,都是手牵手。”陈老说话间流露出一脸的幸福:“哪怕她先走,在拐角的地方,她都会在那里等着我。”

  陈老告诉记者,老伴辛苦了大半辈子,本来可以好好享福了,身体却大不如前。以前,家里的事情都是海如老师一个人料理,从不需要陈老操心,几个孩子也都是海如老师一手带大的。“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时她照顾我,现在我要照顾她。虽然有时候很累,但我心甘情愿。”陈老说。

  采访结束时,记者在楼下遇见刚出院回家的海如老师,看着两位老人手牵手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赵咏华的一首《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当年,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表达了爱人间质朴的心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扶到老不容易,陈延和张海如用50多年幸福地坚守,真情演绎了“最浪漫的事”。

发表日期:2019年04月30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