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龙华社区美丽蜕变

  “社区道路宽敞干净,环境越来越美,行驶在路上心里可舒坦了。”滴滴司机感叹。

  “小区面貌越来越美了,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了,违章建筑、卫生死角不见了,美丽街景更养眼。”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称赞。

  说不尽的“变化”,道不完的“感叹”。而这一出出“变形记”,正是金平区东方街道龙华社区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各项工作大提升的缩影。

  补齐短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龙华社区,入眼是宽敞整洁的道路。而在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副面貌——“到处乱搭乱建,遍地垃圾,一下雨就污水四溢,严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居民吴婶回忆说,龙华社区由“城中村”龙眼老村片区演变而来,人居环境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突出。

  “环境是一个社区的‘脸面’,是展示文明程度的‘窗口’。”龙华社区党总支书、居委会主任谭树红告诉记者,2017年4月起,龙华社区开始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

  社区在整治临时集市、拆除违章建筑基础上,疏通下水道、修缮改造区间路和步道,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同时开展灯光亮化工程,使展露新颜的龙眼村夜晚更添光彩。街道还筹措资金在周边商业主干道全面设置视频监控设备,深化诚信文明示范街区建设。

  除了环境、路面打造,社区还启动凤园凉亭改造,配备桌椅和健身器材,打造便民活动场所。为了更好地挖掘社区文化,社区利用废弃公共用地、破损花圃,因地制宜修建文体广场,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切入点,提升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和归属感。

  如今的龙华社区,已靓丽展新颜,文明氛围日益浓厚,垃圾分类也推行了起来,绿色环保理念正在悄然地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龙华社区辖龙眼园南区、龙眼园北区、凤园和菊园4个小区。其中位于社区中部的凤园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开放式住宅小区,至今有近40年历史。谭树红说,凤园作为金平区首个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对标先行点,此次改造从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入手,对全园破旧铁罩进行翻新,还修缮破旧道路、刷新老旧墙体、设置地面路灯和楼面LED天际线,推动环境整治和精细化管理。

  改造后的凤园,文化宣传栏与社区文明驿站为小区居民构建了一处处精神阵地。整个小区风景怡人、绿意盎然,利用街心空地修建的凤亭四周绿荫环绕,成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记者观察到,小区内楼房虽依旧低矮陈旧,但原本像蜘蛛网一样盘根错节的管线设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井井有条固定在外墙上的一个个缆线槽;小区一楼墙面和楼道全部刷上了白漆,阳台罩统一刷蓝色油漆,给原本灰白的楼房增添了些许色彩。

  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已见成效

  采访中记者获悉,金平区在全市率先引进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物联网+社区智能垃圾回收房”系统平台,龙华社区是先行试点之一。在这人口密集的城中村,垃圾分类这一新型绿色生活方式在推行初期,经历了一个探索阶段。

  东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海鸥告诉记者,智能垃圾回收房这一新生事物刚投放时并不怎么受居民欢迎。“刚开始,很多居民不了解,认为回收房会跟垃圾堆一样散发臭味惹来苍蝇,有些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社区采用“传统+分类环保”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居民将可回收、有污染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日常无污染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通过这种新老结合的方式,居民群众很快就接受了新的垃圾处理办法,成功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建村史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社区有了文化氛围,群众才有家的归属;社区有了精神文化生活的滋润,群众才能更加依恋这里的家。吴海鸥告诉记者,东方街道和龙眼经联社在龙华社区范围内的龙眼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起了龙眼村史馆。

  小小的村史馆虽面积不大,却像一个百宝箱,通过图片和实物,充分展示了社区过去的生活。特色图片、生活用具、文字记录等承载着经联社社员的乡愁记忆,也见证着龙眼村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家风家训、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乡贤名人、荣誉展示等方面全方位还原历史记忆。

  “儿子在广州工作,今年五一回家,带他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一位带儿子过来参观的肖女士告诉记者,老一辈村民在这里追忆尘封的往事,年青一代则可从中了解前人的创造,激发热爱故土家乡的热情。

  “村史馆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吴海鸥告诉记者,村史馆的建成,不仅可更多地了解了村的历史和文化,而且也坚定了大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摄影报道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19年05月2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