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孤独中的坚守与传承

  “甘露寺中,吴国太会聚江东众文武佛堂相亲,孙权和江东官员对刘备百般刁难,幸得乔国老从中周旋,细陈孙刘和好之利……”一平方米多的台前,演绎着王侯将相的传奇故事,木偶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般地落在音乐节奏之中;幕后操纵木偶的艺人盘膝而坐,口中哼着唱曲、灵活地翻转手腕,让操纵的木偶仿佛被注入了生命。

  这出《刘备招亲》是老玉香春木偶剧团日前在汕头鸥汀鸥下社区的演出。村里举行酬神活动,请来木偶戏班演出。“正剧”(上手)由剧团班主许端杰担当,坐于台面右手边;“中剧”由其4周岁的女儿许钦淳负责,坐在台面的中间;台面左侧是他的母亲陈静君,担当“副剧”,祖孙三代搭成一台戏。

  尽管台上“风云涌起”,台下人来人往,却鲜少有人长时间驻足停留观看演出,不过小女孩的表演,倒是吸引了不少村民的眼光,“这么小就会做‘纸影’!”

  木偶剧团,也就是潮汕俗称的纸影班,有“微型潮剧”之称。为了这次演出,许端杰提前半天来到鸥下社区做准备工作。20根左右的竹竿搭起一个3.24米长、3米宽、 3.6米高的空间,铺上木板,盖上帆布遮风挡雨,挂上幕布,一个“纸影棚”便展现在观众眼前。搭好戏棚后,陈静君忙着准备午饭,许端杰和女儿在舞台后面开始组装演出需要的木偶,许钦淳装好一尊“武净”,便支起来准备和爸爸手中的“武小生”来一场比试,父女俩在棚内玩起“木偶大战”。《刘备招亲》这出戏,许钦淳要负责操纵“孙权”、“乔国老”、“诸葛亮”这几个角色的表演。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木偶戏之家,记者来到澄海隆都镇许端杰家里探访。到访时,许端杰在门口的巷道里用木刨制作木偶部件。他介绍道,制作一身铁枝木偶像有100多道工序,集工艺采、泥塑、潮绣等为一身。像戏服,他自己设计图案后,在外面雇人刺绣后收回来由妻子帮忙裁剪、缝制成衣服。父亲许汉松在一旁看着他制作木偶,时不时提出一些意见。

  记者看到,并不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多尊做工精致的木偶像,并用玻璃外罩装裱起来,看着像一件件艺术品;家里有不少藏书,关于木偶、剧装、潮剧、历史等。许端杰告诉记者,小时候在祖父和父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木偶戏,从4岁开始学木偶表演,6岁登台演出,14岁开始学习木偶制作。自他的祖父创办老玉春香剧团起,经他父亲再传给他,如今他成为第三代班主。2018年,其所经营的老玉春香木偶剧团,申报的表演及制作技艺已成功登陆澄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铁枝木偶戏的演出十分辛苦,表演者要长时间地盘膝而坐,一人要表演剧中人的各个行当,剧中场面人物多的时候还要一人分饰几个故事人物。” 许端杰说,木偶戏最兴盛的时期是在2000年前后,曾经人山人海观看木偶戏的壮观场面至今都让他很难忘。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木偶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乡村酬神照样要请木偶戏,但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甚至经常出现台前空无一人的尴尬场面,木偶戏逐渐式微成为一种无人问津的民间艺术。

  对于许端杰一家来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们对木偶的热爱初心不改,更有责任延续祖辈技艺,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许端杰的带领下,女儿也学会了木偶表演,成为木偶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大女儿许佳钿今年12周岁,已经是剧团演出的“上手”,能够熟悉地演出剧团的每一出戏,对于剧情人物动作的把控也很是到位。最小的女儿许钦淳,因为家里大人经常要外出演出,十几个月大就跟随剧团到处“跑江湖”,在这种家庭文化的熏陶下, 2岁多就能简单操纵木偶,3岁就能操纵木偶出台,现在和另一个搭戏,能演出《八仙贺寿》、《奔月》、《宫钗记》等。闲暇之时,许端杰就会组织孩子一起学习木偶操纵,还在家里开设“一周一课”,培养自家孩子的技艺。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 史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蔡晓丹

编辑:李群 发表日期:2019年06月1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