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乡村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全面铺开

  涉农村居占全市80%,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7%,对于一个拥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来说,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相对较重。面对这样的“市情”,汕头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抓实的第一场硬仗。自今年5月以来,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召开的第一场全市性四级干部大会,就是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及“千企帮千村”行动。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摆问题、找差距,定目标、抓实效,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市、区两级财政在原有安排34.8亿元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起,每年再专项安排3.32亿元,用于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并延续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的态势,打响夏季战役,把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汕头是一个典型的带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资源相当缺乏,人地矛盾突出。全市69个镇(街)中,镇和涉农街道58个;1086个村(社区),村(涉农社区)872个,占80%;农村人口约4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7%。农村常住人口超5000人的村有402个、超1万人的村有117个、超2万人的村有14个;人均耕地约0.1亩,因农村形态地域广,集体经济薄弱,历史欠账多等因素,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相对较重。对此,我市迎难而上,2017年就在全省率先学习浙江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

  “大整容”促村居扩容提质

  月浦街道沟南社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保留着逾百年的潮汕古民居建筑群,以及极具潮汕本土建筑特色的祠堂。早在2016年,金平区就启动潮汕首个文创旅游村项目——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项目,计划将沟南许地打造成“潮汕乌镇”、“汕头宽窄巷”,探索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古村落保护和文创旅游村开发之路。

  由于部分村民私自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私搭违章建筑物以及乱建窝棚、猪舍、鹅舍等,严重影响了整体生活环境,破坏了乡村的有序规划,曾一度成为金平区的重点贫困村。对此,该社区结合古村落保护规划,采取拆建并举措施,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村居历史原貌,完成美丽乡村第一期建设,总投资约600万元。从2017年起,历经8次整治,辖区共拆除违建82宗,清拆面积约32620平方米。同时,建成一批村道、汕头市学生农业科普园、观景台建设和游客中心、村主题广场和文化公园等景观工程,以及南干渠排污和村道升级工程。如今的沟南社区,游客中心、村主题广场、后竹篮生态公园等,与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交相辉映,美丽动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

  沟南社区是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1157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累计清理垃圾杂物81.74万处,拆除违章构筑物23.92万宗、清拆危旧倒塌房屋6125多宗,清理池塘河沟水面747.86万平方米,清理电线乱拉乱搭1.3万处,整治零散禽畜养殖近5751宗。同时,结合练江污染整治,系统开展江河湖海水面“五清”专项行动。全市89条大中小河流、1626条沟渠、207宗水库、270个山塘和2354个农村小微水体共落实各级河长3781名,管控入河排污口总数1360个;累计清理水面漂浮物86万吨,清淤河道3637公里,清理违建构筑物48万平方米,清理河湖障碍物4447处,江河湖海水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一场“厕所革命”也迅速在农村地区铺开,整治露天粪坑8.4万个,全市基本消除露天旧粪坑;建设农村卫生户厕86.9万个,无害化户厕普及率98.29%,贫困村户厕普及率98.64%,建设农村公厕2105个,今明两年还将计划新建800多个公厕。

  垃圾“减负”让乡村更美丽

  过去很长时间里,生活垃圾的“失管”,使很多农村蓬头垢面,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更阻碍了乡村的发展。如今,我市各地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县)处理”收运处理模式,以“一县一场”“一镇一站”和“一村一点”为架构,建成适合汕头实际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农村垃圾减负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为确保垃圾保洁常态管理,潮阳区河溪镇南田村创新举措,除了聘请保洁人员对全村道路、池塘、广场、花木等进行清扫、打捞、管养外,还增设了全村视频监控系统,成立了村容村貌管理小组,对全村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做到治安、环境、卫生保洁及管理形成一体。

  在硬件设施方面,我市除中心城区以外,澄海、潮阳、潮南3个垃圾焚烧厂也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已达到6375吨/天。58个镇(街道)建设垃圾转运站、压缩站170座,所有镇(街道)至少有一座垃圾转运站(压缩站)。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制订了城乡垃圾分类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南澳县创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示范县为契机,建立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定时定点分类回收、落实奖惩的管理机制,由点及面推进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所有自然村全面建立保洁员制度,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全市9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参照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标准,按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每月工资3600元)的标准计算,由市、区两级财政按3:7的比例负担,每年安排3.32亿元,用于补助农村保洁工作经费。各镇村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财政资金多形式推动保洁工作的长效开展。补助主要采取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将资金补助给村居,增加保洁经费;二是由镇统筹使用,委托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村居日常保洁工作;三是以奖补形式,通过评比考核奖励村居,进一步提升保洁水平,有效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

  科学治污让环境更宜居

  污水是影响农村环境一大顽疾。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我市狠下功夫治理污水,并因地制宜,探索治水的好做法、好经验。我市成立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指导组,出台实施《汕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对全市具备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村(社区),实行区(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对布局分散、相对纯农的村庄,建设无动力厌氧池、生物氧化池和人工湿地等简易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治理。

  潮南区东华村在治理污水上走在前头,积极打造粤东地区首个雨污分流建设示范村。东华村在每条巷道建设一条收集雨水的明沟,收集的雨水经雨水花园净化后排入水体。另外,还建设一条“拉链式”的管道,负责收集每家每户产生的污水,并输送到附近的陇田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拉链式”的设计,方便了今后管网的维修和增设。东华村目前已完成雨污分流建设项目,彻底解决村民的厕污、厨污等所有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而潮阳区关埠镇路外村则引进高科技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分期建设全市首个可视化分布式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整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日处理量达500吨,将惠及全村3600多人。该系统利用纳米气泡技术和配套的强化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原水修复,让COD、氨氮、总氮、硫化物等影响水质的关键指标净化脱除,重新构建水体生态系统。同时,依靠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自动监测,实现数据远程可视化管理。

  目前,全市1157个自然村已有991个自然村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处理率达到85.6%,196个自然村完成雨污分流;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市受益农村人口达342万人。我市还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练江整治10个污水处理厂和730公里截污管道总投资127亿元,今年10月份将全面建成开始运营。澄海、潮阳、潮南3个区投入43.6亿元整区推进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正加紧建设。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刘文钊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19年07月30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