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承接传统技艺 探索创新路径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展开手拉壶制作体验之旅

  近日,刚刚落成的位于潮州市枫溪区的裕德堂壶艺研究所,便迎来了一群客人——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的15名青年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代亮。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既有资料整理、理论学习、观摩访谈,也有实操体验、实地走访调研等。这群远道而来的大学生除了学习制作手拉壶外,他们还将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

  一周时间学习手拉壶制作

  在裕德堂壶艺研究所,同学们开启了手拉壶制作体验之旅。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神情认真专注,用拇指往外压拉制出壶身,待坯体阴干后,用小弯刀、刮板等整修壶身,手拉壶在同学们手指的一伸一收中逐渐成型。

  本次实践活动的“老师”,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手拉壶非遗传承人张瑞端,及其儿子张泽锋。这一周时间里,张瑞端父子几乎“手把手”教学,甚至“比教自己徒弟还用心”。据张泽锋介绍,手拉壶制作分为揉泥、拉胚、拉壶盖、修胚、拉壶嘴壶把、安装壶嘴壶把、烧火、检查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一把手拉壶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学们在体验了手拉壶制作后,不禁感叹道:“手拉壶制作时间长、工序复杂,看似一把简单的手拉壶,但只有在实际操作过后才知道拉好一把壶是极其困难的。”同学们坦言,学习这门传统技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将传统非遗文化带进校园

  此次东莞大学生与潮州手拉壶的结缘,还不得不提一个人,裕德堂第五代传人、“95”后工艺美术师张泽锋。张泽锋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友,从学校毕业后,除了一心钻研手拉壶技艺外,他还不忘将这一传统非遗文化带回校园,反哺母校。去年12月,张泽锋在母校开了一场名为“读懂泥巴里的新乾坤”的讲座,向母校的师生们介绍潮州手拉壶的历史和潮州手拉壶的制作工艺,师生们都听得饶有兴致。于是,张泽锋积极与校方联系,邀请学弟学妹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他的工作室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手拉壶这项传统技艺。很快,经过校内选拔,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正式成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团委书记代亮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来,通过实践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更多年轻人传承弘扬手拉壶工艺

  张泽锋在和同学们交谈中分享了自己在手拉壶创作中独特的见解。张泽锋经常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寻找手拉壶的创作灵感,将作品与生活融合到一起,突破传统手拉壶工艺制作。“作为手拉壶传承人,我更倾向于手拉壶的传统味道。传统的手拉壶应该代代传承下去,但这不代表创作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需要创新。近几年,我们也在手拉壶的泥料、技艺、器型、艺术内涵上都做了很多改进、创新,这对于我们发展手拉壶来说是一种机遇。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手拉壶的传承行列中,我感到非常欣喜。”张泽锋说。

  “潮州手拉壶是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是老祖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既要珍爱它、传承它,更要弘扬它。”张泽锋说,他小时候觉得做壶是一种兴趣,如今长大后觉得这更是一种责任了,而让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和弘扬手拉壶制作这项手工艺则是他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文/摄

编辑:郑钟展 发表日期:2019年08月0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