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潮汕工夫茶的坚守与创新

——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谈“茶道”


  □  本报记者 陈文惠

  “一杯好茶,不仅在于创新和花样,更重要的是对过去的坚守。”初秋的午后,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叶汉钟老师。谈起潮汕工夫茶以及潮州凤凰单丛茶,叶汉钟老师把玩着手中的茶盏,在茶香氤氲中慢慢谈起茶文化的溯源、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茶趣:

  宋代文人雅士“玩茶”为乐

  潮汕工夫茶是一种茶俗、茶艺,流传于粤东及周边地区并已推广流传于全国、全世界。“潮汕人走亲访友时喝茶叙旧,与主人告辞时,客人总是对主人说‘多谢你的茶’,就是因为所有的言谢都融在这一杯茶之中。”叶汉钟老师说起茶,一脸专注,“茶是健康的饮品,茶盏是雅人的玩具。谈及茶,就不得不谈及斗茶”,何为斗茶?寻觅着悠悠的茶香,叶汉钟娓娓道来。

  “在宋代就极讲究茶道了,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据叶汉钟介绍,在中国的茶文化中,宋代的“玩茶”最为出名。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宋代的斗茶,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几乎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使宋代茶文化上了一个新台阶。”

  

  茶杯:

  老茶客离不开“茶盘家伙”

  柴米油盐酱醋茶,潮汕“老茶客”劳作间隙喝上一杯工夫茶,一天的劳碌也变得有滋有味。“宜兴孟臣壶”“石瓢三脚壶”“颜家锡罐”,提起茶盘家伙,总会让人想起排兵布阵,爱茶的茶客,自然离不开这茶盘家伙。“一把茶壶,三个茶杯,茶盘家伙显工夫,茶杯在潮汕人手里就能冲出独具特色的潮汕工夫茶。”叶老师说。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潮汕人把盏精巧的茶具,好像茶事唯此才能尽兴,骨子里的基因传承、族群的DNA造就了潮汕工夫茶的三个品字型茶杯。”叶汉钟说,潮汕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工夫茶茶具精巧和冲泡程序讲究。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

  潮汕工夫茶的“贵族茶道”透着悠悠古韵,使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一生两,两生三,三生万物大众。茶文化延伸到潮汕民俗生活中,三个茶杯的道理,是‘平衡’不是‘平均’。”

  

  茶叶:

  茶叶在茶杯中涅槃吐香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位置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丘陵山地土壤深厚,土质以微酸性土壤为主,适宜茶树喜酸的土质生长要求,再者丘陵地区易成云起雾,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生产出好茶,是野生大茶树的聚集地和黄金生长带。

  在凤凰山,有一片海拔700米的高山生态茶园,依山傍水、雾密云浓。“高山云雾出好茶,阳光光质与强度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令所产茶叶芽嫩、叶肥、香浓。”叶汉钟说,凤凰山濒临东海,年均20℃的温暖湿润环境,最适宜茶叶生长。地下深层水渗透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与微量元素,有机种植的茶叶韵味悠久。

  “一杯好茶,其功若神。”叶汉钟说,潮汕人常说的茶味“芳香”,“芳”表示味觉,“香”表示嗅觉。好的茶汤要做到“味中有香,香中有味”。据介绍,叶汉钟辅助单丛大师刘福益在凤凰山上精心耕耘,传承22小时的果木炭焙工艺,明知道古法炭焙耗时耗材,却都把心思花在茶叶的品质上。

  “取春茶之风华,经过包括采青、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初始以及复培八个步骤的古法工艺匠心制茶。”据叶汉钟介绍,宋凰拥有中日欧美四种国内外权威有机认证,同时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欧盟有机荒山荒地认证、欧盟有机生态认证等,每一个认证背后都是对品质的坚守和执着,让每一片春茶都能在茶杯中涅槃吐香。

编辑:郑钟展 发表日期:2019年09月1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