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于2019年8月9日在市委会议中心召开。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市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中央、省委赋予的使命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领各项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全会的部署安排,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上有新作为,在办好亚青会、改善城乡面貌、提高民生福祉上下真功夫,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中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省委全会精神在汕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以解放思想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按照新时代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创新再提速,焕发特区新活力。

  大力推动思想再解放。解放思想是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金钥匙”。我们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用解放思想树立与新时代特区使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凝聚起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能量。把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只要发展有需要、基层有呼吁、人民有要求的,只要其他地方能做、汕头自己能定的,就要大胆做、大胆试、大胆闯,绝不能让过时的思想束缚手脚、影响发展。

  大力推动改革再深入。改革是经济特区的“根”和“魂”。要落实创造型引领型重大改革举措,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机制、社会信用奖惩机制、土地空间管理体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层治理模式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理顺事权关系,由各区(县)负责辖区内的工业用地、现代产业用地出让;由市政府统筹全市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大做强做优民营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能放尽放,创建省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加快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力争明年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大力推动开放再扩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把建好用好开放平台载体作为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市开放合作平台数量不少、规格颇高,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策创新的引领性、示范性不强,大项目缺乏,集聚集约水平不高。要进一步统筹资源,创新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保税区、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平台做实做强,更好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保税区要加快转型为综合保税区,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现代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加快港城融合、区港联动。高新区要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加快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华侨试验区要推进控规修编,完善产业规划,狠抓高端项目,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国家、省给予更多试点任务和政策支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吸引广大潮商投资兴业。用好用足“外资十条”等政策,开展通关便利化试点工作,建设进口产品分销中心。

  大力推动创新再提速。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决定未来。要着力破解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难题,高效能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着力破解人才不足、人才流失难题,实施柔性引才机制,落实“汕头人才30条”和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切实为人才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着力破解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难题,落实“科技创新12条”,把更多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土地资源等配置到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先导,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统筹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协调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注重城乡融合和生态保护,提高城市竞争力。

  强化规划引领管控作用。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要在市域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覆盖全域,保障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规划实施的根本落脚点,主动对接省“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汕头城市空间规划。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化规划管理,规范规划审批,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域范围内控规全覆盖。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弘扬汕头人文特色,构建形象鲜明、韵律优美的城市天际线,体现滨海城市特征、侨乡特色和时代风貌。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要统筹推进汕汕铁路、汕漳铁路、城际轨道建设,构建汕潮揭一体化、通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海西经济区的铁路大通道;年底前建成汕湛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潮汕环线等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协调推进汕头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以及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汕南大道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完成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和防波堤工程,推动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和疏港铁路建设,支持潮汕机场扩建、加密航线。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汕头站,打造高铁站中央商务区,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的客货运发展,促进人流、物流畅通,强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打几场漂亮的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下苦功夫、笨功夫,不取巧、不走捷径,加快练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2020年海门湾桥闸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Ⅴ类标准。全力推进“2+2+10”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营。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强化源头减污截污,实施升平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有效改善河涌和内海湾水质。大力开展“洗楼、洗管、洗井、洗河”四洗行动,加强排水设施网络建设,构建“海绵城市”,提高排水防涝能力,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浸街”问题。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整治“散乱污”企业,坚决落实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之百”标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保护城市自然生态,加强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治理,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汕头的城市名片。

  坚持精准创文、常态创文、全民创文。文明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城市的软实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不能松口气、换频道,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在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硬件设施、对标创建、资料建档等方面下功夫、出成绩。谋划建设美术馆、歌剧院、文化中心等文体设施,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用城市管理的办法提升农村管理水平,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完善区域统筹机制,推动各区(县)实现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支持金平区保育活化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推进城市有序更新,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支持龙湖区加快制度创新、集聚发展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濠江区叠加平台资源、发挥后发优势,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区;支持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用足用好老区苏区政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汕头发展新增长极;支持南澳县绿色发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构建陆海协调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东海岸新城试点建设。推动汕潮揭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海西经济区联系,扎实开展与鹤岗市对口合作工作。

  三、以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提升发展能级,推动沿海经济带东翼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抓住省构建贯通东西跨区域产业链的有利时机,强化重大项目导入,壮大沿海经济带高水平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强则经济强。要巩固增强第二产业的基础地位,努力做大第三产业的占比。坚守工业用地红线,加大工业用地收储,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把握好传统产业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推动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药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信息、创意、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5G建设及应用发展,规划建设大型商业中心、会展中心和特色商业街,繁荣“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增强汕头产业发展支撑力。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发展现代农业,精心组织“千企帮千村”行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实施“厕所革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护好古镇古村,打造“四好农村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加快实施“粤菜(潮菜)师傅”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抓招商、抓项目,就是抓后劲、抓未来。要坚持价值招商,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大项目招商、全产业链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优质项目,引进一批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强化招商服务,完善招商引资激励办法,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

  增创侨乡新优势。侨资侨力丰富是汕头独特的优势。要探索引侨聚侨新途径,在贸易、投资、金融、通关、公共服务、侨务管理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举措,发挥潮商大会、粤东侨博会、侨梦苑、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作用,广泛凝聚潮籍华侨华人力量。打好“侨牌”,以乡情乡谊为纽带,密切与港澳台、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以提高民生福祉为指南针,回应百姓诉求,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做好民生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心做好民生工作,继续办好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汇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解决好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低保、养老、救助等基本民生和底线民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棚户区改造,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推动脱真贫、真脱贫,确保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总目标任务。

  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增加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汕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市皮肤性病防治院、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扩建;优化医院布局、医疗资源配置,支持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建设区级医院,加强医联体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传染疾病。完善城乡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建设,扩展管道燃气供应区域。推进城乡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方便、通达城乡、交通内外”的公交网络。

  全面建设“法治汕头”。用好特区立法权,提高立法质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做好全民普法工作,摆脱“法治广东建设”考核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办事依法依规不找关系、服务贴心到位不分亲疏的社会环境。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努力把汕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加强平安汕头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领域重大风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打伞破网”“打财断血”,集中攻坚突破一批大案要案。扎实推进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突工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深入开展群众性双拥工作,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五、全力办好第三届亚青会,改善城乡面貌,展示中国气派、广东风采、汕头魅力。办好亚青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汕头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展示城市新形象的重大机遇。要认真落实亚青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以工匠精神把亚青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力,努力把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权”。

  精心建设一流场馆。场馆建设是办好亚青会的重中之重。目前“一场两馆”已启动建设,要按照“赶前不赶后、保质保安全”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现有场馆改造升级,确保满足办赛需要。

  精心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深入开展“迎亚青、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快推进交通优化、市容美化、生态绿化、照明亮化、立面(屋顶)净化,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公共场所秩序建设,着力培育广大市民守规章守秩序的文明习惯,动员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参与,解决好影响汕头形象的突出问题,为办好亚青会营造“文明、热情、友好、健康”的社会氛围。

  精心策划赛事活动。要学习借鉴外地办会成功经验,真正把一流标准落实到赛事组织、外宾接待、后勤保障、宣传推广、市场开发等各方面各环节。积极配合亚青会组委会安排各项赛事,精心筹备好、组织好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要廉洁办会,把高质量的要求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对接好国家体育总局、亚奥理事会和省直有关部门,压实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责任、工程业主及参建各方主体责任、部门配合责任、区(县)联动责任,努力把汕头亚青会办成一届独具匠心、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根本保证。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努力把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市纪委监委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和通报、曝光力度,做到点名道姓、见事见人,敢于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亮剑,一个一个解决作风问题,不断巩固拓展整治效果,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坚强保障。

发表日期:2019年09月2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