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我市投12.2亿开发扶贫项目8752个

  全村6558人,贫困人口达105户339人……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以务农和劳务输出为主,村集体经济收不足支,要帮助一帮贫困户脱贫更是困难重重,2016年该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记者了解到,与下北村一同被省列为贫困村的,全市共有37个。为让这批贫困村早日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市扶贫办深入调研,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选择宜农、宜林、宜工、宜商、宜游等形式,引导企业精准对接乡村禀赋,大力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

  全力以赴发展产业扶贫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自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以来,扶贫办对各省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投入135万元发展蛋鸡饲养产业、投入70万元种植功能稻米320亩,并注册合作社商标“汕金桥”;潮南区陇田镇西湖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山羊饲养、鱼池养殖项目,实现脱贫致富;潮阳区金灶镇桥前村依托两百多年的马蹄种植历史、马蹄丸制作工艺,注册“金桥前”商标品牌,打造b2c电商平台;潮南区陇田镇推进“一村一品”产业项目,投资154万元与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珍珠养殖、镇下属田四村投资70万元实施“叶扬绿庄番石榴园”产业帮扶项目;下北村则启动了“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的新模式,探索建立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益的下北农业种养示范基地,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变成股金,把贫困户变成股东,每年享受分红,预计今年每户的分红可达5500元,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

  做优做强扶贫特色产业

  与此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关于建立产业扶贫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产业扶贫对象必须精准瞄准贫困户,帮扶措施必须精准落实到贫困户,效益必须精准体现到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要做到投入有资金扶持,发展有市场主体,技术有培训指导,产品有销售渠道。鼓励基层干群要发挥干事创业、勇于担当,得到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通过对扶贫产业培育扶持,我市在产业提升、产销对接、龙头带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条新路,做优做强扶贫特色产业。目前为止,我市累计投入精准扶贫开发财政资金12.2亿元,其中全市到户产业扶贫项目8752个,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预计至2019年底,有劳动能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11000元,脱贫成效明显。

  五旬贫困户有了“新饭碗”

  50多岁的林华荣是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之前,一直靠自家一亩多自留地种植番石榴,全年收入仅有六千多元。家中还有90多岁的聋哑伯父、80多岁的母亲,全部挤在一处“下雨屋里就渗水,夏天热得没法睡,冬天四处透风冷”的铁皮屋里生活。乘着扶贫春风,林华荣如今也圆了“安居乐业梦”,2017年10月,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林华荣原住的危房经改造建成,70平方米的屋子有两间卧室,客厅、餐厅、厨房、洗手间等一应俱全。挂钩帮扶干部林晓刚又为其选购了一套沙发,隆都镇政府也帮忙添置了家电,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新家深深地温暖了林华荣一家,他母亲林惜华说:“就是睡着了,都会笑醒”。而且林华荣更是有了“新饭碗”,他被聘用到农业示范基地工作,每月有3千多元工资,已实现稳定脱贫,面对采访,他说:“如今的生活更有盼头了”。

  本报记者许勇 通讯员蔡纯 摄影报道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1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