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零距离感受“心灵修复师”

  印象中的他们,被人们贴上冲动、胡言乱语、无法正常交流等标签。在大众眼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是一群既神秘又恐怖的存在,不少人见到他们都会避而远之。然而,在精神科这个特殊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却想方设法接近这类患者,承担起照顾他们、让他们尽早康复回归社会的责任。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零距离探访一线精神科医务人员,深入了解他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氛围温馨轻松

  病区内外更显和谐有爱

  “兄啊,来食杯茶!”刚走进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二病区,一位大叔拉着记者的手,对眼前的“新来的客人”非常热情。病区内的患者在庭院内或走动或站立,尽管有些人的眼神还有些呆滞,可却没有印象中精神专科医院内充满的冲动与哭泣。医护人员举手投足之间,让记者仿佛进入到另一个有爱的社区,让人心生温暖。

  “90后”护士杜玲子牵着患者罗姨(化名)在走廊的石椅上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指甲钳,小心翼翼地为罗姨修剪指甲;身旁的小陆(化名)正坐在棋盘前,与男护士曾少刚对弈着,两人之间“互有攻守”,“想必今天会是一场和棋。”

  这时,光着脚的大壮(化名)突然跑到护士长吴泽敏跟前,小声地嘀咕着几句话,从口袋里摸出几片树叶,“藏这些树叶有什么用?”“就是好玩。”大壮抿着嘴,害羞地把玩着手中的树叶。吴泽敏把耳朵凑到大壮的嘴边,仔细地倾听着,非常耐心地回答大壮所提出的每个问题。见有人来找吴泽敏,大壮也“心领神会”,“你忙你的,我没什么事情的。”

  和综合医院不同,精神科的医生们,主要通过每天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来判断病情变化。在医生办公室内,病房主任梁春莲正带着所有医生,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集体讨论。细致观察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变化,寻找原因、调整药物,制定更加符合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梁春莲告诉记者,每天查房的时候,都会来到病人的床前,询问各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时,患者跑到病房外活动,医生都会找到他们,耐心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日常工作繁琐

  遭遇委屈仍以爱回馈患者

  “精神科护士每天的工作非常繁琐,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已。”医院护理部主任陈静芳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已超过30年,她指着病区办公室墙上的黑板,上面详细记录着不同病人的特殊护理需求:防冲动、防假服药、防自杀……在她看来,除了与综合医院护士那样护理患者之外,精神科的护士还要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要帮他们更换衣服、床单、被罩,修剪指甲、理发、洗澡,有时还要给他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长期扎根在临床一线,陈静芳深知精神科医护人员的不易。有些患者情绪激动时,可能会朝着医护人员吐口水,甚至辱骂或拿水泼向医护人员,新来的医护人员有时会觉得委屈,但了解患者的特性之后,医护人员更能理解患者的痛苦,于是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细心去照顾患者。

  大半夜,患者突发脱肛,疼痛难忍,护士马上为其进行处理,整夜趴在患者身旁守候着;病区护士怀孕了,挺着大肚子在工作,眼见患者可能会意外摔倒,不顾身孕而大步走上前扶住了患者……“我们始终秉承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对待患者如亲人般无微不至,患者家属说我们的护士比亲人还要亲……”陈静芳说着说着,眼角泛着泪光。

  陈静芳告诉记者,其实精神病患者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可怕,他们都只是“生病了”需要“治疗”而已,“他们与我们其他人都没有太大的不同。”陈静芳还记得,她30年前接待过一名精神障碍患者,是家属送过来的,已经被关在家里有一段时间。当时,这名患者蓬头垢面、浑身充满臭味,陈静芳为患者找来干净的衣服,与护工一起细致地给患者洗澡,做个人清洁。当患者清理完后,陈静芳带他到病房休息,家属办理完入院手续后回到病房内,竟然认不出眼前白净的患者,就是自己的家人。

  社会依然偏见

  连医生也被认为是“疯子”

  当被问起“第一次接触精神病患者”的感受,不少精神科医护人员都曾有过担心和害怕,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郑少雄也不例外。从1984年大学毕业之后,郑少雄就开始进入精神科工作。之所以会选择精神科的工作,郑少雄笑着说“缘于一场心理健康的课程”,课堂上人的心理如何活动、如何识别等内容,让他觉得非常新鲜。

  这种新鲜感让郑少雄在接下来的精神科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动力,他也因此被派往上海进行学习。在上海学习过程中,科室主任对跟班学习的学生都非常严格,每天查房时都会提出不少问题,郑少雄每次都认真地跟在主任身旁仔细地记录。

  有一天,郑少雄正聚精会神地记录时,突然一个人从背后一把紧紧地将他抱起,还发出阵阵傻笑,这让他不由得吓了一跳。原来,一位患有青春期综合症的女患者正好处于发作期,看到“小鲜肉”郑少雄时非常兴奋,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交流,只能以这种环抱的方式表达她的情绪。正因为这件不起眼的小事,让郑少雄逐渐了解精神病患者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截至2018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599.4万例。公众对精神疾病存在诸多的误解和偏见,导致精神障碍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经常遭受歧视。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担心暴露身份而拒绝治疗,导致疾病诊疗率低,这一现象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尤其突出。同时,因个别恶性事件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精神病患者存在危险性,可能对他人人身或社会产生危害。而这些歧视与偏见,不仅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以前说自己是医生,大多数人都非常敬重,可说是精神科医生的情况就不同了。”郑少雄告诉记者,很多人把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视为“疯子”,甚至连精神科的医护人员也被“另眼相待”,就有许久未见朋友曾调侃他说:“做了精神科医生这么久,还没变疯?”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大多都存在着偏见,就连精神科的医生都被歧视,他们的家属肯定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有付出有收获

  一句道歉让付出更显值得

  心身医学科护士蔡松芬曾接触过这样的患者。40多岁的男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医院已经住了10多年。在病情稳定时,其父亲想要带其出院,可男子却是百般不愿意。蔡松芬曾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出去,男子坦言“住医院里面舒服,出去外边总会被人指手画脚。”听到这里,蔡松芬突然感觉他们非常可怜。

  正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蔡松芬更能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之前,夜里有一名从深圳来的产后抑郁症女患者入院治疗,第二天早上抽血时突然情绪异常激动,对蔡松芬不停地责骂,但蔡松芬并没有任何回应,仍然微笑着帮助患者完成抽血检验。住院期间,蔡松芬等医护人员事无巨细,关怀备至,让患者备感温暖。出院的时候,这名女患者特意走到蔡松芬身旁,对其之前的冲动行为表达歉意。“这一句话,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蔡松芬笑着说。

  去年,蔡松芬怀有身孕,挺着大肚子仍在病区内工作。家里人当时担心她的安全,不太支持她继续在病区内工作。可蔡松芬依然继续坚持为患者做好护理服务工作,有些患者被她所感动,不断地提醒她要注意身体。有时需要弯腰或站上凳子拿东西的,患者甚至会主动把蔡松芬“请”到一边,帮助她完成这些工作。“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很可怕,但其实他们不仅善良,而且还特别可爱。”

  如今,有些康复出院的患者会不定期地复诊,有时几位病友还会相约来探望之前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彼此之间也成为好朋友。蔡松芬告诉记者,无微不至地关爱,让患者及家属都感受到医护人员满满的善意,有些患者会协助护士帮其他病友更换床单。

  让病患少担忧

  服务更多贫困精神病患者

  “医生,我这个卡还是刷不了医保。”一名患者家属秋姐(化名)走进门诊室,找到心身医学科副主任赵颖琳,脸上充满着焦急。秋姐的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已有5、6年时间,出现幻听、强迫思维等症状,家住澄海的她们担心在汕头看病会遇见熟人,所以舍近求远地跑到广州、深圳等一些不正规的医院就诊,白白花了1万多元进行各种治疗,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最后经人介绍才来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为了照顾女儿,秋姐已经有几年无法外出工作,家庭收入也变得不稳定。赵颖琳看在心中,急在心上,跑到收费处为患者家属处理。

  像秋姐这样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并不占少数,为此,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协助汕头市残联制订救助精神病患者的各项政策。“有不少精神病患者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但是病人家庭很穷,无法支付住院费用。”郑少雄说,经多方筹集资金,“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于本世纪初正式成立。多年来,“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不断完善,帮助许多精神病患者解决了住院难的问题。

  目前,贫困精神病人住院,除医保报销外,自付部分基本上由“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承担。郑少雄在审批救助对象时,坚持“低保户”及一个家庭有一个以上精神病患者的病人优先得到救助,力求把“精神疾病治疗救助基金”真正用在需要救助的对象上。

  记者手记

  用心守护 以爱担当

  尽管已经是数度走进精神专科医院的病区,可是刚开始进入这个病区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许的忐忑,担心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不过,当记者真正接触精神专科的医护工作者,近距离地去感受他们的工作,才发现原来这个温馨的空间内,却是如此地轻松、自然,让人感到舒适。

  在拍照时,每位被拍摄的医护人员都一个劲地叮嘱,千万不要拍到患者的脸。医生们告诉记者,患者以后康复出院还要在社会上生活,如果让别人知道曾在精神病院住过,会有很大压力。精神障碍患者也有人格,他们应当得到尊重,所有医护人员都希望,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那么他们所有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本版撰文 李德鹏

  本版摄影 陈 史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1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