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打造生机勃发区域商贸高地

  商贸繁荣,是地区发展活力和增长动力的重要源泉。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把“打造区域商贸高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因地制宜建设大型商圈、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路……一桩桩务实之举,强化了消费拉动作用,做大第三产业占比,把传统商贸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增强汕头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显然,对素有“百载商埠”之称的汕头而言,商贸发展有基础有潜力,值得我们更多的期待。

  商业综合体: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5月25日,汕头万达广场建成运营,打破了中心城区西部商业缺乏“拳头”的困局,为城市商业规划补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了解到,今年中秋和国庆节假日期间,汕头万达广场日均客流达7万人次,日均销售额超过500万。

  可以说,作为城市西片区首个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不仅激发了西部商圈的活力,让消费者尽享吃喝玩乐购的全面升级,还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和持续稳定的税收,对汕头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综合实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现代商业模式,对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税收、激发经济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当这座城市从东到西,苏宁广场、群光汇、合胜百货、星湖商业城、万达广场……一个个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时,我们仿佛也听到了“区域商贸高地”层层拔节的声音。

  事实证明,随着各商业综合体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客流和消费量持续攀升,既为拉动本地消费、激发经济活力、丰富市民生活提供了重要载体,也充分展现了我市消费活力日趋旺盛、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实现质的提升

  伴随着“二胎”时代的开启,汕头月嫂育婴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带动了从传统“找人帮忙”到“请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的业态升级。汕头市星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公司引进产后护理、医学护理、营养学、早教等专业人士,以“团队”模式提供服务,实现传统月子护理服务的转型升级。“我们不仅仅为客户提供家庭服务,更希望在服务中传递先进的健康育婴理念,促进社会家庭的和谐。”

  作为家政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子护理的业态转型是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缩影。来自汕头市市场监督局的信息反馈,目前在我市工商登记中涉及家政服务类的共1086家,其中企业923家、个体163家。我市人社部门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促进家政服务业良性发展。

  除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行业也乘势发展,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发展态势。作为“中国潮菜之乡”“国家美食地标城市”,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餐饮企业创优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汕头餐饮品牌认定的名优企业餐饮名店、餐饮特色名店共23家,经中国烹饪协会国字号餐饮品牌认定的“中华餐饮名店”1家,“中国名菜”6家,“中华名火锅”2家,“中华小吃”29个。这些数据有力证明了,汕头的传统商贸服务业已经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升”。

  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针对汕头目前批零住餐、家政、服务外包等行业仍然存在培育对象少、企业转型慢、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记者走访发现,我市有关部门正进一步落实措施,推动产业集聚,增强信息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电商培育:

  “互联网+”带动产业升级

  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结合地方实体经济现状,积极推动电商企业探索发展新路,开拓销售渠道,倒逼产业升级。当前,全市共有淘宝镇13个,列全省第1位;有淘宝村93个,列全省第4位。电子商务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市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顺应全球化新经济潮流,把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作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地方产业发展形成带动和辐射。去年以来,市商务局积极支持、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入运营,引导粤东企业入中心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并支持汕头EMS邮政速递有限公司建设“汕头邮政速递快件清关中心”,推动澄海宝奥城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建设,全面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能够与农业、工业、金融、物流等行业相结合,依托地方实体经济基础和优势,助推本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培育区域商贸新业态激发发展新动能。近年来,恰恰是通过对接电商渠道,我市的玩具、化妆品、日用、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已经逐步适应当前新零售业和外贸业的新趋势,积极“走出去”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打响自有品牌,在拉动消费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培育产业新业态等方面贡献了独特力量。

  本报记者 陈欣琪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26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