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老“苏区”喷薄振兴新活力

——百年“革命树”见证如龙初心 ②


修葺一新的如龙池塘波光粼粼。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


曾经荒无人烟的江滨河滩,如今成了车水马龙的繁忙干道;曾经燃起熊熊革命火种的祠堂夜校,早已变成拥有先进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校舍……漫步如龙社区,如今随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在这个占地约1.5平方公里的社区,有多处地方都在施工。如龙社区党委书记纪贤津告诉记者,这些动工的地方都是如龙社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历史的鲜活,在于它是流动的,是生生不息的。闪耀着不变的红色底色,如龙——这座汕头中心城区唯一的革命老区,正沐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流光溢彩,生机勃发。

借力“东风”改善村貌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逢雨必涝让如龙的村民们“习以为常”。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村内的鱼池被废弃,部分村民开始将这里当作“藏污纳垢”的场所,倾倒废水、丢弃垃圾,蚊蝇肆虐,臭气熏天。面对脏乱不堪的村容村貌,集体经济薄弱的如龙社区束手无策。

“如龙社区预计6月将改造!”今年5月,一条重磅消息传了开来,村民们喜出望外,热切期盼。7月15日,《如龙社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公示,信息显示:项目建设内容包含如南街、如中七巷、如安街道等五条村道改造,新建生态停车场及文体休闲公园。

“这些项目都由政府买单,除了个别路段外,其他几条路都基本建成了,路下面的管道采用雨污分流设计,直接接上市政管网,村民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逢雨必涝了。”纪贤津说。解决了“当务之急”,在美感的设计上如龙社区也花了心思。记者看到,这些新建成的道路多为社区主干道,两旁均配有路灯,路灯造型简约大气。据项目施工负责人纪舜亮介绍,这36盏新路灯均为锥体型,灯杆无铁缝,属于较为前沿的款式。

“管铺好了路修好了,那原先废弃的鱼池怎么解决?”记者问道,纪贤津指着旁边一块已经填平的土地说:“喏,就是这块,已经规划成文体休闲公园了。”纪贤津告诉记者,原先,拥有近4000人口的如龙社区仅有一处不足400平方米的街心公园可供村民休闲,此次将废弃鱼池“变废为宝”后,社区多了一个近21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设置健身器材,配套景观绿化、夜间照明及环卫设施。“在这个休闲公园的旁边,也就是在如南路一侧,我们还规划了一个生态停车场,建成后将大大解决社区居民停车难题。”纪贤津露出开心的笑容。

盘活土地提高收入

除了美化村容村貌,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

今年年初,龙祥街道三资交易中心人声鼎沸,如龙社区如西片区五宗集体用地的招租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经过多轮竞价,随着拍卖师手起锤落,最终如龙经联社五宗集体用地顺利完成招租,成交面积合计25040.9平方米,成交金额2743万元,其中H地块面积5254.2平方米,底价每月每平方米7.8元,最终以每月每平方米11.4元成交,溢价46%。

如龙居委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历史原因,社区部分土地长期被占用,部分村民乱搭乱建,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还阻碍当地集体经济发展,群众意见较大。

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2017年社区换届选举后,新一届社区领导班子走马上任,“班子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是龙祥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挺对纪贤津等人的评价。为彻底扫除不正之风,社区党委动员社区近200名党员率先垂范,自查自纠,拆除自家违章搭建。结合创文强管工作,街道、居委两级持续发力,在做好排查和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力推环保整治及“三清三拆”工作,全面肃清违建。

“把拆掉违建的土地进行盘活出租,把租期到的土地回收再出租,通过三资交易平台正规途径交易,集体收入一下子就上来了。”纪贤津乐呵呵地说。从原先的年集体收入在200到300万元间徘徊,到今年起飙升至700到800万元,如龙社区居民如今人均年分红2000元,致富奔康的信心更足了。

传承保护红色基因

“革命树”是如龙社区一面鲜艳的旗帜。在致富路上跨步前行时,这个“红色社区”并没有忘记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保护。

今年以来,龙祥街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先行先改,将如龙“革命树”广场列为2019年龙祥街道重点建设项目,多方筹资,全力推进如龙“革命树”广场的建设。

据了解,如龙“革命树”广场项目位于汕头市中心城区嵩山路和汕汾路交界处,占地面积3430平方米,总投资约410万元。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街道委托广东如如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并在广泛征求区老促会领导、有关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历经七次修改,最终形成如龙“革命树”广场建设方案。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并于 10月18日动工建设。

据龙祥街道办事处主任郑元锰介绍,根据项目的历史意义和场地的具体现状,广场以“革命树”为中心,规划场地空间,建设基础设施,设计展馆和文化景观,展现“革命树”的革命故事和红色印记,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峥嵘岁月里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红色印记”区、“瞻仰缅怀”区、“党建文化”区……站在工地展板前,“一心一馆、二路三区”的规划设计让如龙社区老人协会副会长纪穑徐心潮澎湃:“历史是村民们的荣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忘记保护这棵树。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让子子孙孙都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

本报记者 翁夏


记者手记

让“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各项经济指标长期“领跑”全市,对于乡村振兴,龙湖自然不会“落下”。该区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成就。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改善民生福祉,这些推进乡村振兴的动作如龙社区正在做。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欣喜地发现,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村民们还保留着那颗“红心”,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都能对村里的“红色故事”说出个道道来。记者也相信,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如龙社区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翁夏)


作者:翁夏 编辑:陈冰慧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3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