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社区“生鲜店”会成下一个风口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来住家附近冒出了不少生鲜超市,它们大多有着醒目靓丽的招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果蔬物品,硬是在传统商超和菜市场中抢占着居民“菜篮子”,去争分市场一杯羹。“小而全”新型生鲜门店“面世”,对大型商超和传统菜市场会有什么冲击?在扎堆开店的背后,究竟是巨大的潜在市场吸引,还是又一次同质化竞争的开始?对老百姓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

  家门口生鲜店大打“便民牌”

  “在小区门口附近就有二三家生鲜店,不远处还有大型超市,有时购物都不知道上哪买菜好了。”近来,碧霞庄南区的住户林女士早上出门买菜时有些犹豫,在她的家门口,就有“秋云果蔬”,再稍远点,还有“鲜当家”连锁店,而辖区的碧霞菜市以及高大上“ 群光汇 ”商厦里面的大型超市也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临街门店式的日食杂商铺也有售卖生鲜产品,每当她路过时,经营者总会热情招呼她“阿姨,来喝杯茶”,这让她经常纠结要去哪个店“惠顾”。

  记者走访发现,在中心城区,近两年来确实冒出了许多生鲜门店,它们都开设在居民密集区,有的就正好在小区门口,定位为“小区门口的菜市场”。在市区环中山路、金新路、红领巾路外围,就接连分布了“香甜果园”、“鲜当家”、“溢香果蔬”等数家生鲜店,辐射了周边新湖、石炮台等社区的居民。记者观察到,这些生鲜店销售的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鲜蛋、米面、熟食、油盐酱醋等,品类齐全。此外,也有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是生鲜果蔬占比明显较高。有的生鲜店经营时还播放着背景音乐,让买菜变成一件很享受的事。

  对于生鲜店近年来纷纷扎根社区的现象,一生鲜店经营者陈辉明说,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购买生鲜时越来越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传统模式下,由于果蔬等生鲜农产品本身具有季节性、地区性、易腐性和不便贮存等特点, 而传统模式存在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弊病,以致生鲜农产品有时质量难以保证, 难以满足消费市场日益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社区生鲜店应运而生。社区生鲜店一方面满足了当下消费升级和便捷性的双重需求,另一方面,还通过紧贴社区民宅的地理优势进行“截流”,抢占超市菜市的市场份额。

  紧靠家门口布点的社区生鲜店还更方便了有车族群体上市购物。现在汽车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虽然汕头创文后农贸市场都大为改观,但买菜时汽车的停放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有车族的汽车乱停路旁很容易就吃了罚单,现在小区门口有了生鲜店,车主们把车停放小区后再出来购物,既方便又放心。另外,就是农贸市场的经营相对有个“高峰”时段,错过了“黄金时间”,市场里的菜品就不多了,选择余地小,而家门口的生鲜店则营业到晚上近11时,十分方便。

  传统肉菜市场生意受冲击

  家门口的生鲜店“横空出世”抢分“市场蛋糕”,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就是传统肉菜市场的经营者。

  记者走访了解到,社区生鲜店除了店址深入社区民宅“贴近”居民,发挥地理优势“迎头拦截”了不少顾客外,这些生鲜店的商品售价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从价格上来看,蔬菜每市斤售价比传统菜市场的档口实惠,有的蔬菜几乎要便宜近一半,像白菜2.5元,芥兰3.5元,春菜2.8元,油菜3元。店内水果的售价也比临街水果店便宜,像蜜桃在普通水果店售价一斤10元,生鲜店卖5~6元,巨峰葡萄售价一斤6.5~7.5元,生鲜店则卖5~6元。生鲜店果蔬实惠便宜吸引了不少市民进店购买。市区玫瑰园玫瑰街的一家社区生鲜店经营者林女士告诉记者,他们连锁店的果蔬菜品供货都是直接联系菜(果)农的,没有中间商“过手”,减低了成本,像店里的蔬菜都是她每天到澄海涂城蔬菜基地购买的,都是提前联系了菜农,菜农夜间十一、二时就到菜地割菜,她凌晨二、三点就去收菜,确保早上生鲜店开门时应市供应。而且还根据每天收菜的具体情况推出某款蔬菜作为特价菜。据称,为了确保店里的果蔬、鲜菌类新鲜,不少社区生鲜店还特地设置了冷库,专门用来贮藏保鲜。

  “原来周边小区居民都到菜市场来买菜,现在这附近开了数家生鲜店,离小区都很近,一些人就不经常来菜市场了。”在红领巾路一市场内卖菜的李姐感叹说,过去她的摊位每天能有六七十位顾客光顾,现在也流失了不少。

  “以前老邻居们都是一起到菜市场里上市,现在次数少了很多,大家都去附近的生鲜店上市了。”家住嘉泰雅园的陈姐说道。陈女士认为,现在不少居民习惯去小区楼下或附近的生鲜店买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菜市场的生意。

  “很多生鲜店都是连锁的,菜的品种比较多,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需要,而且背后有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有些品类甚至比大超市还要优惠。加上有经常推出优惠活动,多少都会对传统的农贸市场、超市顾客进行分流。”中山路一家生鲜店店长说道。

  大型综合商超受影响较小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型生鲜业态,传统商超的生鲜生意有没有受到影响?记者在汕樟路一家大超市走访时发现,其附近也分布有几家生鲜超市,但仍有不少顾客带着孩子前来选购生鲜。

  “相比社区生鲜店,超市场地大,还能买日用品、服装鞋帽等其它类商品,且小孩也能在里面逛逛玩玩。”市民谢女士告诉记者,她之前也去过住处附近的几个生鲜店,但更倾向于在超市买菜,“超市经常有特惠菜,价格实惠,而且也很新鲜。”市民娟姐也认为,传统超市和生鲜店各有特点,去哪购物要看个人需求,“超市的品种更齐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能一起买。不过有时候晚上下了班去超市,菜就不是特别新鲜了,生鲜店的菜相对来说品质好些,且更适合年纪腿脚不便的社区居民就近购买。”

  “我们综合类大超市有自己的采购、配送、仓储系统,价格优势较大,且生鲜区每天的销售额在全场总销售额中占比也不大,社区生鲜店对我们来说影响较小。”一连锁超市的店长黄先生对记者说,“大超市和生鲜店各有优点,商超的场地更大、蔬菜种类更全,顾客上市的选择更大,生鲜店离小区更近,或许老年人光顾较多。”

  市民声音

  健康实惠才是硬道理

  果蔬新鲜、价格实惠才是硬道理,社区生鲜店的涌现让老百姓最是受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激烈如何残酷并不是居民们关心的重点。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居民,近半数居民尤其是上年纪者会选择在家门口前的社区生鲜店购买菜品。观澜豪庭住户李女士称,看到新开业的生鲜店,一般都会去逛一下,但此前自己都有常去的店,免不了会进行比较,而比较的首要标准是品质,其次是服务、价格和便利性。总的来说,此类生鲜果蔬店开得越多,选择自然也就越多。

  “我看中的是生鲜店里的蔬菜和水果,确实新鲜,不过鱼、肉类食材还是会到农贸市场里购买,此方面,大型商超或农贸市场更有优势”,居民陈老太说道。“配有冻库的生鲜店里摆放的果蔬特别是水果既漂亮又新鲜,不像有的水果摊到处都是苍蝇。”家住泰安华庭小区的市民许先生表示,他更看重的是卫生、健康,对于菜品本身的价格并不很敏感:“菜价再贵也比在外面吃便宜,品质好肯定价格贵。”

  商家观点

  “同业”洗牌或将加速

  针对近年来社区生鲜超市争相冒出以及引发市场“战火”的现象,有关人士认为这种“同业竞争”属于一种市场自发行为,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金新路一超市经营者刘先生认为,社区生鲜店的出现实际是市场细分的结果,近年来,以农贸市场与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销售格局正在慢慢被打破,有着便利、新鲜等特质的社区生鲜店开始成为前两者的有效补充,正在不断兴起。实际上,这波社区生鲜店开店热潮早已在国内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汕头是近两年才出现的。

  对于社区生鲜店扎堆开业带来的行业竞争,刘先生认为这肯定会加速优胜劣汰,商家比拼价格、品质、服务,“低劣者”自然就被淘汰掉,这是市场的自然调节,当然居民们是最大受惠者。

  不过,刘先生也认为单体生鲜店和连锁生鲜超市的经营各有“手段”,大型连锁店资本雄厚,因而可以先布局再考虑利润,放长线钓大鱼,确实是优势。但单体小店“船小好掉头”,优势也很明显,像面积较小布局灵巧,大多占据了有利位置,瞄准顾客最需要的商品市场定位明确,且有着自己的稳定客源,毕竟居民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记者手记

  差异化竞争 方能赢得市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从过去宽敞明亮所售商品包罗万象、恨不得天下商品都收在麾下动辄宣称数千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大超市、大卖场,到现在定位精准、只供应老百姓日常最需要商品的社区店、便利店争相涌现,商场超市的经营模式正在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日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开始出现了改变。

  市场细分就会带来商机,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精致型小商家也由此拥有了生存空间。满足日常三餐所需的生鲜店,营养补给所需的专业水果店、零食店,开始分食这波市场红利。

  处于零售流通领域的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是细分市场的不断扩大为连锁门店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市场需求虽然有红利,但更多程度上还是需要差异化竞争,以服务和品质取胜,如果一拥而上,也可能在快速饱和的市场内难以分到一杯羹。

  这一波新兴市场的争夺战,未来也就成了如何降低损耗、确保商品品质以及提高服务之争。正如有的商家开始免费为顾客将水果剥皮、切块等等服务一般,只有差异化、细致化,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发表日期:2019年11月08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