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源头截污、雨污分流”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难度最大且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雨污分流工作,牵涉到家家户户,如何得到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支持,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练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河长制、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通过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及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和“清垃圾、治污水”专项行动,下大力气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

  

  雨污分流实现“多赢”

  “把雨水和生活污水分开流走,就是雨污分流,好记!”记者在潮南区峡山街道桃陈社区采访时遇到了70岁的村民陈楚南,他高兴地拉着记者参观自家的庭院,分享接上雨污分流系统后给家里带来的种种好处。陈楚南说:“以前村里蚊虫很多,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水质太差,又黑又臭,现在雨水和污水分开了,水质变好了,蚊虫自然也少了。”

  谈及雨污分流带来的变化,村民陈焕雄同样感同身受:“以前污水直接排到溪河里,严重污染水源,不仅臭味非常刺鼻,水里的鱼也死了。经过整治,现在溪水变清澈了,环境也好了许多。”寨前池附近是桃陈社区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如今,池水实现从发黑发臭到碧波荡漾的巨大转变,对村民而言,不仅是村里的“颜值”提升了,更是多了一个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潮南区峡山街道桃陈社区作为我市首个实现全村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的村居,改造后效果显著,全村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同时也有效促进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据了解,桃陈社区现有人口1921人,住房495座,长期以来,每家每户的污水都是和雨水一起汇集到村里的雨污合流管后排向峡山污水处理厂,如遭遇暴雨天气,激增的雨水便会灌满整个雨污合流管,大幅降低污水浓度,低浓度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既降低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又造成污水处理资源的极大浪费。

  记者了解到,峡山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的一、二期厂区设计每日处理能力为7.5万吨,在正常情况下,目前每天整个峡山街道约有5万吨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在雨污合流的情况下,受雨天影响大幅波动的水量为污水厂运行带来较大压力,而污水浓度的波动,更是导致技术人员的不得不频繁地对处理参数进行调整。

  而在接上雨污分流系统后,这些问题都得到迎刃而解。据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介绍,在实现雨污分流之后,进入污水厂的水质和水量不再受到降水影响而波动,单碳源部分的药剂,每年就可节省十万元。

  

  规划引领 全域谋划

  按照污水治理一张网的总体思路,立足城乡发展全局,围绕《汕头市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汕头市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意见》目标要求,先后编制了《汕头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汕头市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并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汕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了治污水工作任务。

  强化保障 形成合力

  为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汕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指导小组,各区县也相应成立机构。编印《汕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从工艺选择、常用污水处理技术和工程实例等多个方面指导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举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做专题讲课,讲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设计,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投资及运行成本、运行管理等内容,从技术上为各村居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厘清思路框架,市区两级农办、生态环境、城管、住建、水务等部门以及有关镇、村居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

  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我市立足整区整镇推进,分类指导实施。对辖区内具备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实行区(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对布局分散、相对纯农的村庄,因地制宜建设无动力厌氧池、生物氧化池和人工湿地等简易处理设施,节约建设和管护成本。

  在治理方式上,鼓励各地大胆探索,选择适合各自特点的污水治理路径和模式,如金平区对涉农社区重点采取污水“末端处理”模式进行综合治理;龙湖区以创建生态示范村为抓手,实行多村连片整治,完善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濠江区、澄海区则采用 PPP 模式,全面铺开整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集中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个别布局分散的村庄,同步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潮阳区、潮南区紧抓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契机,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服务向农村延伸。南澳县则根据海岛实际、地理特点,各镇、村自行选择合适的污水治理模式。

  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21日,全市1157个自然村,已有662个自然村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含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57.22%,440个自然村动工建设雨污分流系统,接通用户14540户。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尤其是“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多次开会研究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实实在在下苦功夫、不投机不取巧,确保实现“雨水不进管、污水不入河”目标,要进一步拉高标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决从源头杜绝雨水污水“同流合污”。

  明确目标 有序推进

  今年,我市印发《汕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暨“源头截污、雨污分流”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三年任务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其中明确:练江海门湾桥闸断面、梅溪河升平断面、外砂河外砂断面、韩江东溪莲阳桥闸断面等四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控制单元,饮用水源保护区,省定贫困村等重点区域范围优先治理;根据污水产生规模、环境管理要求、地区地形地貌、自然生态、村落地域文化等要素,科学筛选并采用适合本地区的污水治理模式、技术和设施设备,确保治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推进“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全面收集村居卫生户厕等公用设施污水和农户厨房水、浴室水、厕所水、洗衣洗菜水 ,实现“四水齐收”,通过新铺设专门污水管 ,确保将农户生活污水排放口一个不漏地接入污水管,统一汇入污水处理设施,将原有的合流管用于雨水收集,实现雨污分流;对已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污水收集管道工程进行排查,建立问题清单,针对调查情况制定具体整改方案;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在规划设计阶段统筹考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落实;以村民集聚区房前屋后和村民反映强烈的水体为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排查与整治,逐步消灭黑臭水体。

  阶段来,各区县按照《方案》要求,对标对表全面铺开新一轮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截止11月21日,全市已有440个自然村动工开展“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升级改造。

  示范先行 打造模版

  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实实在在不打折扣,打造人民满意、群众受益的民心工程。我市在潮阳区和舖社区、潮南区桃陈社区率先开展“源头截污、雨污分流”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工作专班,全脱产赴潮阳区、潮南区驻点,跟进和督导两个试点项目工作,全过程收集建设资料和对工程进行总结。根据试点工程,分别制作了《汕头市农村社区雨污分流试点建设》专题片、编制了《桃陈、和舖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调研报告》、《汕头市农村雨污分流实施指引(试行)》、《汕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施工指引》、《汕头市农村雨污分流工程验收指引(试行)》等指引材料,详细介绍了整个施工流程和传统民宅、现代楼房实现厨房水、浴室水、厕所水、洗衣洗菜水“四水齐收”的方式方法,工程改造要点和可借鉴经验。为下步全面铺开、一步到位、彻底有效实现“源头截污、雨污分流”提供了示范。

  推广经验 全面铺开

  10月28日,市委市政府在潮阳区、潮南区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现场会,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书记、镇街道书记和有关村居社区主要负责人共6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委副书记钟挥锷主持,市长郑剑戈作动员讲话,参会人员首先参观潮阳区和舖社区“源头截污、雨污分流”试点工程、练江峡山大溪整治成效、桃陈社区“源头截污、雨污分流”试点工程,参会人员认真仔细地到农户家中参观了解,尤其是了解“四水齐收”的方式方法。随后在桃陈社区广场召开现场会,观看了施工过程的视频。

  资金保障 推动落实

  在加强资金保障,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的过程中,我市建立政府以奖代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按照市政府给予奖补40%,区、县筹措30%,镇、村自筹30%落实建设资金。同时,各区县政府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责任主体要安排落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形成叠加效应,优先投入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鼓励工商企业、乡贤捐资金支持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运维提供支持。第一批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暨“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奖补资金60000万元已下达各区县。

  加强宣传 凝心聚力

  为加强宣传力度,我市还在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上多下功夫。宣传部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宣传报道,10月9日、10日、11日连续3天在电视台、报纸报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雨污分流“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作,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取得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支持,让群众了解明白为什么要治理、怎么治理、治理后会有什么变化,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同时,引导村居运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支持治水、自觉用水、管好排水,逐步改变居民的旧观念。各区县也积极运用媒体力量,不定期开展宣传报道,营造浓烈的整治氛围。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翁夏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德鹏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0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