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潮汕英歌太极棒》弘扬非遗文化

创新融合太极拳、潮汕英歌舞、潮州音乐于一体获武术大赛一等奖

  2019年汕头首届海丝武术文化节暨第四届大潮汕武术大赛于近日圆满落下了帷幕,由汕头市翰苑群英太极健身辅导站演绎的《潮汕英歌太极棒》作为本次参赛作品之一,创新融合太极拳、潮汕英歌舞、潮州音乐于一体,荣获了集体项目的一等奖。

  这是对潮汕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创新的有益探索,记者联系到了该作品的创编者、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汕头市翰苑群英太极健身辅导站总教练王群英,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探寻这个集传承和创新为一体、武术舞蹈相融的作品背后的故事。

  太极拳融合英歌舞弘扬非遗文化

  在龙湖区文化馆,记者见到了王群英教练,他正在教学生练习《潮汕英歌太极棒》,一招一式节奏感强,刚柔并济。王群英告诉记者,与以往传统的太极拳或潮汕英歌舞不同,《潮汕英歌太极棒》将太极拳、英歌舞和潮州音乐“三瑰宝”综合在一起,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观赏性与健身性的完美和谐统一,对潮汕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据王群英介绍,太极拳、潮汕英歌舞和潮州音乐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优秀文化具体真实的原生态体现,而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展现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该作品遵循了他的师父、中国著名武术家曾乃梁导师“传承,创新,服务,奉献”和“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传承却不守旧古板,创新又不偏离正统,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国粹的同时也与时俱进。

  该作品创作历时三年,经过采风、创作、编排,以潮阳英歌舞、普宁英歌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曾式内家拳、国家太极拳竞赛套路为创作依据进行创编,配以潮州音乐形成了《潮汕英歌太极棒》这一套路,获得了各界的肯定和赞赏。

  集健身性、艺术性于一体

  在采访过程中,王群英拿着两根英歌槌,一招一式逐步为我们讲解其中特色。王群英自豪地告诉记者,将太极拳、潮汕英歌舞、潮州音乐融合的编排尚属首次,集健身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用于文艺表演。

  据王群英介绍,传统英歌舞一般由青壮年所表演,较为粗犷、豪放,对体力要求较高,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难度较大。而在强度较小的太极拳的基础上,加入英歌棒的动作,整体的强度不大,比较容易被各个年龄层所接受,上至老下至小,都适合去学习。而融合了武术与舞蹈,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体现了太极拳和英歌舞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除了极具艺术性之外,《潮汕英歌太极棒》也极具健身意义。据王群英介绍,这套作品通过旋腕转膀的动作,加强了对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的刺激,起到畅通气血,改善心、肺、大肠、小肠、心包与三焦等脏腑的功能。

  同时,它通过行功走架,身形的开合,促进了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新陈代谢,并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而练习的强度不大,运动量适度,也达到了非常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文体融合推动全民健身

  《潮汕英歌太极棒》在首届海丝武术文化节的亮相,令人眼前一亮,在激发人们对于潮汕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学习这套动作的兴趣,推动了“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套动作陶冶身心,对人们的健身、修身、防身、养生、娱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群英表示,如果将队形进行调整、变化,多人整齐划一地将槌打出清亮的声响,这个作品又能变成一个观赏性极佳的表演节目,非常适合参加各节日的文艺表演,以此也能丰富节日文化,活跃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生活。

  本报记者 林蓁 实习生 蔡尔旬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1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社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