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写在汕头市文化集团成立之际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努力构建与建设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文化事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在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涵养风气、推动发展上的作用,让潮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来临,汕头的文化事业再度迎来百年一遇的机会与挑战,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汕头市文化集团应运而生,可喜可贺!

  所谓“海滨邹鲁”,赞誉的是汕头悠久的文化传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根植下深厚的优秀文化基因。即使是偏居一隅的海边“沙汕头”,崇文尚礼也蔚然成风。直至汕头开埠,西风东渐,再加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汕头更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独特文化气质与文化风骨。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尤其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汕头的文化事业与祖国文化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写就了一页页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彩华章。可以说,“历史+人文”塑造了汕头这座城市的颜值和气质。

  

  那些年,那些载入史册的光荣

  自开埠至今百余年,汕头一直以璀璨的文化成就丰富着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引领了它的改革、创新。

  在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人名录中,杜国痒、冯铿、郑正秋、蔡楚生、张竞生等汕头人都是上世纪初弘扬进步文化的风云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汕头人秦牧的美丽散文一直让我们骄傲地诵读;独特的潮剧艺术蜚声海内外;英歌舞、金漆木雕等非遗项目获得保护、传承、发扬,汕头的美食文化更是有口皆碑……

  还记得,1956年汕头市杂技团初创,当年赴广州参加广东省文艺调演就一炮打响,以利用潮汕民间传统创作的“潮乐顶技”和“双飞燕”等绝活倾倒省城观众,赢得了“南国之花”的美誉。六十多年来,杂技团应邀赴世界各地演出,已成为展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一张靓丽名片。2019年全新推出的杂技报告剧《心烧·眷恋》大胆创新求变,从节目创意、编排到舞台表演艺术,都有全新的突破,将戏剧、舞蹈等许多表演符号融入杂技节目中,令人耳目一新。

  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汕头市话剧团轰动一时的剧目《一双绣花鞋》,引发万众追捧一票难求的场面,而长盛不衰的剧目《七十二家房客》令人笑中带泪;近年来,原创大型话剧《大潮商魂》、《风雨侨批》的大气磅礴与时代气息令人击掌赞叹,而多达八百集的潮语话剧小品《厝边头尾》珍藏了多少汕头人的美好人情味。

  “蝴蝶兰花香,蝴蝶兰花美,阿里山的兰花沾满情和泪,春来花开双双对对,心上的人儿永相随。”回溯汕头市歌舞团的历史,有一部别开生面、轰动一时的原创歌剧《蝴蝶兰》不得不提。它诞生于歌舞团的年少时期,却在当时引起全省、全国的轰动,时至今日,这部《蝴蝶兰》仍是人们记忆中难忘的高光时刻。它的诞生,是汕头市歌舞团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成果,而大型音乐歌舞晚会《走进新时代》,更是以勃勃生机的歌舞形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潮汕土地的巨大变化和人文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汕头市演艺活动迎来繁荣,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左麟右李”、张学友、草蜢乐队、苏芮、齐秦、迪克牛仔、刘德华、那英、孙悦等“大牌”纷至沓来,在汕头举办大型演唱会,东方歌舞团在艺都大剧院连续演出14场,其盛况曾引发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大家至今都忘不了汕头市演出公司牵针引线的巨大贡献。

  在汕头市东厦路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最里面一间房子,房子外墙壁上几个金色大字爬满了藤蔓植物,“汕头市书画社”牌匾挂在门栏上,牌匾并不起眼,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题字是著名画家刘海粟。这块牌匾伴随着书画社走过多年岁月,从90年代至今,已有42年历史的书画社组织了许多有影响的书画艺术交流活动,而其拥有的非遗项目“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则显示这里独有宝贵的工匠与绝活。

  汕头市文物商店这个名字,随着近日发现的民国早期录制的潮剧黑胶老唱片《玉蝴蝶》面世,再次受到关注。这是该文物商店征集到的珍贵文物。目前,全国范围内,能够拥有政府发给的“文物外销定点商店”资格的文物商店不多,它标志着可以合法地买卖文物,并且可以外销。从1982年开始,汕头文物商店就挂上这块牌子了,近40年来,它的默默奉献令人肃然起敬:以保护文物为已任,曾为省博物馆提供两件国宝级文物“元青花瓷器”;为汕头市、澄海博物馆提供了二、三级文物二千多件;通过艰苦努力让一幅难得的徐悲鸿真迹留在国内不致外流;为潮汕抗战纪念馆、东征军革命博物馆征集到几百件珍贵文物藏品及标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应该正视的是,汕头的文化单位虽然门类齐全但小而分散,聚合效应不足;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虽达11%,单单一业态附加文化特征较为明显,硬核产业匮乏。汕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碰到一些发展瓶颈,面临这些困难,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件喜事,也是一件大事

  汕头市文化集团的诞生,是新时代汕头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喜事,也是全市乃至全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汕头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去年11月,汕头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汕头市文化发展中心、汕头市文化集团。经过近半年来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汕头市文化集团今天正式挂牌运作。

  组建汕头市文化集团,是市委、市政府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贯彻中央、省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建好“集团军”、打好“文化仗”的重要举措;是致力于破解制约汕头文化事业、产业和教育发展瓶颈的精准施策;是全面促进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文化集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汕头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更高平台,增添了新的强劲动力,也标志着汕头文化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肩负起新时代汕头的文化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进入新时代,要有新担当。

  汕头市文化集团将由演艺集团、歌舞团、话剧团、杂技团和演出公司、文物商店、书画社等整体划入,组建而成,这是文艺产品生产市场运作和市场经营的战略配置。在广东省内,汕头是拥有齐全的文化专业门类的少数城市之一,这些文化艺术单位在汕头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是我们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基石。

  而今,新成立的汕头市文化集团,着眼大格局、谋划大手笔、依托大平台,通过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追求卓越、创新发展、打造精品、合作共赢的目的。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汕头市文化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在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涵养风气、推动发展上的作用,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着眼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挖掘厚重的潮汕文化内涵,以有温度、有高度、有品质、有特色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展示汕头形象,讲好汕头故事,让潮汕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汕头市文化集团将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功能,推进“文化+体育”“文化+金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以优质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带动汕头文化全产业链发展,深度激活文化企业市场服务功能,探索一条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子,从而实现创造文化价值,建设一流企业的目标。

  站在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前景美好,任重道远,一鼓作气、乘势而上、蹄疾步稳,我们将按照“融合资源,创新机制,提质增效”的目标要求,着眼于大视野、大融合、大提升,推动汕头文化创新发展,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汕头样板”。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汕文)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20年05月10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