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金平

打造乡村振兴“金平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奏响田园交响曲。近年来,金平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落实有力措施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金平样板”。

  

  党建引领构建“全科网格”

  近年来,金平区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以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发挥党支部和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原先各线条的网格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凝聚资源解决群众所需、民生所盼等热点问题,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金平区坚持“一个社区一张网格”,聚焦社会治理力量分散的问题,以党建为引领,按照“方便群众、易于管理、相对稳定”的原则,全面整合党的建设、疫情防控、创文提质、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环境卫生等多个系统的原有网格,统一归属“全科网格”,实现从“网格林立、资源分散”到 “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严格按照网格责任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根据分片区包干落实的方式,统筹推进农村乡村振兴和雨污分流工作。金平区充分考虑人口数量、管理范围、力量配置等因素,在全区12个街道171个社区划分了685个网格,确保网格化设置不留空白、全域覆盖。

  

  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沟南社区,兰桂湖的湖水轻轻荡漾,后竹篮文体广场环境优美,居民正在古榕树下乘凉。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与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形成古色古香的古村落美景。

  自沟南村被列入汕头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来,结合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项目建设,沟南社区大力开展“三清三拆”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上狠下功夫。社区实施沟南后池文体广场、沟南肉菜市场改造提升,开展存量违法搭建物拆除整治、交通秩序百日攻坚行动,在背街小巷划停车泊位两百多个,积极引导居民养成遵守公共秩序和文明出行习惯。据沟南社区党委书记许燕武介绍,今年社区还启动广东省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项目建设,村绿共融,建设生态家园,不断推进社区创文提质升级。

  据介绍,金平区结合自身实际,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自然生态,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推进环境净化美化、雨污分流、公厕建改、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电网改造六件实事,分三批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注重示范引领,重点抓好项目的规划编制,累计完成项目建设210个。其中,沟南社区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19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获得“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2019年汕头市十佳美丽乡村”、“2019粤东粤西粤北十大村游打卡地”;马西社区获评为“2019年汕头市宜居特色乡村”;云露社区“云露舞骆驼”已被公布为第6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沟南许地”人文历史展览馆、云露社区非遗项目“舞骆驼”的概念化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

  

  科学规划推进雨污分流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雨污分流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举措,金平区以此为抓手,结合黑臭水体整治,科学布局规划,从源头解决农村多年的污水排放问题,为打造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金平区46个涉农社区主要为城中村面貌,人口密集。过去,村庄巷道高低不平,污水排放无序,这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雨污分流建设的困难。为了切实解决污水排放,改善农村面貌,金平区创新提出了全区统一设计、统一管材、统一施工工艺的工作理念,全盘考虑辖区内各涉农社区的地面标高、流水走向、污水末端处理等,充分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和西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的规划布局,实现全区污水管网的无缝衔接,从村民切身利益出发,解决村庄排水问题。该区计划在今年6月底实现“污水入管,清水入河”,完成雨污分流建设。截至目前,全区46个涉农社区累计敷设管道总长度651313米,已接通户籍户数31252户,常住户数54272户。

  走在金平区岐山街道寨头社区的巷道里,放眼望去,巷道平整,水泥路面干净,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据寨头社区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曹和平介绍,自开工后,寨头社区按照“示范先行、重点推进、分片实施、按质保量、全面完成”的工作思路,昼夜施工推进工程建设,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为全面提升社区水环境质量作贡献。今年3月,寨头社区全面完成雨污分流建设。

  项目施工时多次遇到难题,在驻村工作队及社区“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将难题及时逐个化解,确保工程有效推进。岐山街道寨头社区党总支书记洪垂建告诉记者:“以前社区的自建房未有统一外地平标高,有的巷道高低落差多达1.5米。经居委会多次实地勘察,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实际进行协商调整统一巷道标高,达到路面平整美观。”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完工后,一些原先地势低的居民改变了家门口逢雨必淹的局面,社区人居环境大大改善。许多居民纷纷称赞:“这是政府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生工程。”

  

  以点带面打造文明乡风

  如今,金平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在港美社区,金平区着力打造文明乡风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文明乡风在涉农片区全域覆盖。据市商务局驻金平区鮀江街道港美社区第一书记詹瑞云介绍,港美社区党支部一直致力于开展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改变社区面貌,配齐社区功能。多方争取上级支持,投入资金建设包括文化广场、社区体育公园、生态公园、进村示范路等,这些项目的落成将大大改变港美社区的村容村貌和完善村的配套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走在港美社区,主村道沿途长达150多米的公益广告,以画卷形式生动展现文明乡村新风貌;独具特色的“赛龙舟”、“赛糖狮”、“标豆狮”等潮汕民俗,彰显港美人激流勇进、敢于争先的精神风貌;在金平区图书馆港美分馆,6000余册的书籍纳入市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与市、区两级馆通借通还,令乡村孩子们尽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老年乐弦队成员每晚齐聚在港美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奏响一首首愉悦的曲目……

  

  深化改革推动产业振兴

  金平区结合实际,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三年培训,该区共培养250多名优秀青年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大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我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的实施主体,目前全区农业龙头企业15家(省级9家、市级2家、区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家庭农场3个等。

  金平区营造集群效应,牵头辖区内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建设金平区现代水产产业园,以市冷冻厂和大洋集团、瑞源实业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厂区,以华勋水产、大发水产等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基地,以绿梦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农旅园区,以柏亚电商驿站为代表的电商网络,同时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头大学、汕头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科技合作,具备种苗繁育、健康养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科技创新、农旅休闲等全产业链。目前金平区已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园成功,正积极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园。

  “一村一品”培育发展动能

  

  金平区对于辖区内特色鲜明、产业产品优势明显的涉农社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实际,目前已打造赖厝卤鹅、莲藕、牛田洋青蟹、南美白对虾四个“一村一品”。

  接下来,金平区将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协助申报增资扩产项目,带动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如牛田洋片区水产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天港番石榴、莲藕、牛田洋青蟹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金平特色的农业产业,同时开展对辖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举办相关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种养户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为辖区内农业产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促进金平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文明乡村的美丽画卷,如今已在金平涉农片区徐徐展开,涌现了沟南、天港、港美、马西、胜隆等一批文明氛围浓烈的美丽乡村,文明乡风建设亮点频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郭丹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袁笙 (署名除外)

发表日期:2020年06月1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