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国内戏剧名家热评新编历史潮剧《绣虎》

  我市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新编历史潮剧《绣虎》经广东潮剧院全体演职人员上下同心,精诚团结,日前完成创排任务,于9日晚接受有关专家的检阅,10日上午举行专家研讨会,据悉,此次研讨会大家云集,特邀请郭启宏、卢昂、崔伟、罗松、武丹丹、林克欢、谭志湘、吴乾浩、张燕君、吴国钦、林金洲等国内戏剧专家参与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剧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较高的思想、艺术追求,在同类题材中别具一格,并围绕《绣虎》的剧情编排、表演技巧、人物刻画、舞美设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新编历史潮剧《绣虎》由郭启宏编剧,卢昂导演,王庆苏作曲,广东潮剧院一团优秀演员排练演绎,讲述东汉末年曹操之子曹植、曹丕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所经历的残酷斗争与较量,将曹植、曹丕两位手足兄弟完全不同的人格风貌比照在一起,在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中展现出历史的波澜、诗性的光芒。该剧中,曹植才思横溢,号为“绣虎”。“绣”是形容文章文采华美,“虎”是形容诗文风骨遒劲。取名《绣虎》,是指曹植“文采华美、风骨遒劲”,但同时“绣虎”也有锦绣之虎之意。

  “我在研读历史的时候,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喜欢在历史缝隙中记载断裂的、争论的、看法不一的,寻找新的发现。”作为潮剧《绣虎》编剧,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郭启宏表示,《绣虎》的故事是从三国演义“七步诗”的史书记载而来,再重新对题材进行一种新的处理。“我根据美学观点,结合自己人生追求的理想以及美学趣味进行构思,这种构思常常从创作上才能出作品”,郭启宏说道,戏曲表演本身有一套程式,潮剧《绣虎》以导演的创新构思给观众带来对人生的思考和人性的拷问。

  “这个题材虽是一个古代题材,但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呼唤亲情,呼唤友爱,呼唤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该戏不仅有很好的主题,还有一种很强的戏曲文学基础和艺术浓度,具有很强故事性。”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中国剧协秘书长、戏剧评论家崔伟认为,潮剧《绣虎》可以说是近年一出在全国非常优秀的新编历史剧,虽然讲述的是在舞台上经常看到的曹氏父子的老故事,但是讲述的角度、深度以及艺术的浓度,包括潮剧剧种的特色等,在演出中具有故事的征服力和情感的感染力,以及潮剧对观众的深深吸引,也体现潮剧中青年艺术家在潮剧传统基础上新的面貌和新的进取。

  崔伟表示,在剧本创作薄弱的现实情况下,潮剧找到了一个好的剧本,“郭启宏先生作为剧作家,他的人格魅力、信仰的追求,包括艺术创作的功力,在全国老一辈戏曲艺术家中首屈一指”,他认为,郭启宏具有戏曲表达和话剧创作两种艺术形式的经验,观众可以感觉到他对戏曲的本体非常熟,加深对人物、命运、情感的文学认识和人文感触,使该剧在道德理想上具有很强的文学力量,并且转化为舞台的艺术力量。

  观剧后,《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编审罗松说:“我感叹的是广东潮剧院这两年好戏连台,首先从《红军阿姆》《李商隐》再到《绣虎》,一步一个台阶,古老潮剧作为戏曲活化石,在表演的精致化上、舞台舞美上、舞台样式的现代化上、音乐节奏化上都能够融入新时代,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古老潮剧主动拥抱时代,已经走入现代观众的审美视野中,所以我觉得潮剧应该‘潮’起来,这方面广东潮剧院对剧目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演员的表演让我非常高兴,我也要大大点一个赞。”罗松对演员的表演表示赞誉,她认为,主演林燕云作为去年刚获得梅花奖的“新梅花”,以此作为新的起点攀登上新的高峰。在这个戏的背后,看到了林燕云默默付出的艰辛劳动、艺术上的领悟力以及在表演上巨大的潜力,罗松认为,林燕云对于人物的掌控驾驭力比去年提升,“当然,剧本的扎实给予了她非常好的表现条件,在舞台上从容自如,表演投入走心,戏曲是非常夸张的表演,但她的夸张一点不让你觉得违和感,由内到外,是从体验到表现的过程。她的唱、做、念、打和舞台的节奏、唱腔以及人物的情绪,完全融在一起,所以看起来很舒服。有激情和感染力,我觉得这整个一台戏是一棵菜,样样都好。”

  《剧本》月刊副主编武丹丹老师表示,郭启宏老师源于对家乡的挚爱,对戏剧的情怀,希望为家乡留下一部好作品,献给家乡人民。

  广东潮剧院表示,接下来,剧院各演职人员一定要抱着谦虚的态度,把专家的意见和金点子消化好、理解好、提升好,把作品打造成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潮剧精品力作。

作者: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文/摄 发表日期:2020年08月12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