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龙湖

做活“竹笋文章”鼓了村民腰包

龙湖区鸥汀街道旦家园社区打造“竹青、水清”地域特色

  在汕头市区泰山路的最北处,有一块写着“旦家园”的景观牌坊别致而醒目,这里是龙湖区鸥汀街道旦家园社区的村口。沿途而入,便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挖掘潜力实现美丽蜕变

  水面波光粼粼,村道干净整洁,妇女领着孩童漫步池边聊着家长里短,辛勤劳作归来的村民偶遇相视一笑……初入旦家园社区,一派和美之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旦家园社区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积极挖掘旦家园发展潜力,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发展之路,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范,分阶段逐步把旦家园打造成一个具有休闲、度假、田园、观光生活气息的美丽乡村。

  旦家园先人常年以船为家,生活在海上,主要从事沿海港湾的渔业和水上运输,时过境迁,旦家园后人们已不再以此为生,但社区内的几个池塘仍能让人把“村”和“水”联系到一起,且这些池塘也都有着文雅的名字——富贵池、康宁池、乐善池、长寿池。“我们先后整治了1200多米的沟渠,9600多平方米的池塘,引入韩江水,实现内外环水系大循环。现在水活了,鱼也跟着来了。”旦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黄惠群笑着说。沟渠的整治也成了旦家园社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结合疍家文化,社区着力打造“竹青、水清”的地域特色,以潮汕特色文化来包装美化村落,这一点也体现在别具匠心设计的“竹报平安”文化墙上。当记者驻足观看时,村民芮伯主动迎上前来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幅‘破墙’,前面是一段‘破土路’,又脏又乱,后来重新改造了就变成现在这样,看起来也很有‘文化味’。”

  从过往村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中,不难猜想到村容村貌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感提升。绿意盎然的竹林公园、修葺一新的休闲景观带、宽敞大方的文体广场也都无不印证着社区的美丽蜕变。

  

  因地制宜打造乡村产业

  “产业脱贫,勤劳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块块体现着社区发展“精气神”的牌子就树立在村道旁。

  竹笋无疑是旦家园最出名的农产品,由于地处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土肥沃,旦家园出产的竹笋口感清脆甘甜,在潮汕一带闻名遐迩,供不应求。“旦家园祖祖辈辈都种笋,这是一种长期的传承。”黄惠群告诉记者,竹笋的热销不仅让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所衍生出的饮食行业也带旺了村里的经济,“从2000年开始的一两家,到现在的十几家,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竹笋业态’。”

  在旦家园社区洋园路上,有一家“亚俊竹笋店”,在当地,这家经营了十二年的店已算是知名老店,不少外地游客专门慕名前来。2008年以前,店主芮培俊从事的是建筑行业,“以前是做水磨石的,后来听说会污染环境,干脆也就不做了。”离开了熟悉的建筑行当,以后要做什么?芮培俊心生一念——村里的竹笋都是作为农作物外销,尽管品种绝佳,但运输过程中难保不会“耗时耗鲜”,何不在村里开上一家“食笋店”,现挖现煮,让人们吃到最鲜甜的竹笋。

  作为土生土长的旦家园人,芮培俊对于笋煲、笋汤、笋丝等传统烹饪手法自是信手捻来,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芮培俊潜心研究,自创出笋粒、笋衣、冰笋等新品。新鲜的食材加上用心的制作让亚俊竹笋店广受好评,如今,店里不仅接待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更迎来了商务接待的外国宾客。凭借极高的人气,竹笋店一年可为芮培俊带来十万元的稳定收入,“换了车子,盖了房子,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除了竹笋行当,工业的发展同样在旦家园居民们致富奔康的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旦家园社区是一个涉农社区,以前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 黄惠群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之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均会选择到当时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的潮安地区打工,“当时交通不便,去潮安搭个渡就过去了,去汕头市区反而麻烦。”在此过程中,勤劳聪明的旦家园人根据企业的安排,“转战”于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很快便熟悉了企业生产的流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部分村民回到旦家园,自己兴办工厂企业,依靠积累的丰富经验闯出了一片天。

  “一开始我们这边的工厂还是属于初级加工型的,一般就是收购些胡椒、水果来加工,制成胡椒粉、凉果进行售卖,再到后来有的企业开始转型升级,自己进机器,生产糖果,远销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黄惠群说。据悉,下来,旦家园将做好总体建设发展规划,挖掘和整合资源,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产品种养、加工、营销(电商)和休闲观光为一体,推动农村三级产业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翁夏 实习生 张健洋

  

  ■记者手记

  

  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方浩锋

  

  在“小康路上看变化”全媒体大型主题基层采风活动旦家园之行中,我们因为竹笋认识了旦家园,而走进旦家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当地人在竹笋这个“宝贝”上所作的“文章”,还感受到了这个古村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展现出来的美丽乡村风貌。

  我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一个个瞬间,是社区居民讲到人居环境变化时洋溢着的笑容;是发展竹笋行当的个体户勤劳打拼的身影;是在旦家园党建村史馆里,94岁老人分享党建历史和村居文化时,依旧坚定有力的神情……

  旦家园打造“竹青、水清”地域特色,不仅是在于基础设施、景观提升等方面的建设,还不断加强对特色产业、文化遗存、资源禀赋等优势的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让老百姓受益,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编辑:李琳 发表日期:2020年08月2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