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戴平万故居有段“古”

  每次走进名人故居,就如同走进另一段历史时空。睹物思人,名人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留下的文字图片,总让我们有一种可以和他们直接对话的亲切感觉。

  在潮安区归湖镇,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溪口村。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戴平万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投身爱国救亡、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

  日前,记者前往戴平万故居探访。时光荏苒,沧桑巨变。革命者的足迹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采访中记者发现,溪口村在学术界曾被称为凤凰村,在戴平万故居,竟然藏有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残破旧址

  诉说一段战火风霜

  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潮安区归湖镇溪口村戴平万故居,明媚的阳光播撒在这个古建筑上,那种暖暖的金色让人很是回味。瓦脊灰塑,砖雕木刻仍清晰可见,无语胜有声,似乎向我们诉说着那沧桑悠远的历史和传说。

  “修缮前,这处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故居旧址虽然有些许残破,外表保存还算完好,但是在前期的设计勘探过程中,却发现不少问题”,溪口村村委书记戴建斌介绍说,除因年久失修外和特殊时期的人为破坏、缺乏管理与保护外,还因为曾经遭受日本飞机轰炸,有些地方已经面目全非,更因为长期的风雨侵蚀等缘故,使得这所木结构的建筑腐朽严重。

  这是一座“下山虎”式潮汕民居建筑,坐西向东,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系主厅一层、外围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站在门前抬头翘望,木雕石刻独具匠心,虽非巍峨庙宇,倒也古色古香。

  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门楼屋檐下栩栩如生的泥塑壁画,色彩艳丽,映日生辉。正中央“儒林第”三个绿色大字十分醒目。戴建斌告诉记者,牌匾字是戴平万的父亲戴仙俦题写。戴仙俦是清朝末科秀才,能诗能词,又擅长书法,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潮汕一带,颇有文名。

  进入天井,前面屋顶是一排排整齐的黑瓦,屋脊带均有潮汕特色的壁画,在深色瓦片的衬托下异常耀眼,细节之处无一不体现出建筑的艺术。

  创作旺盛

  热血谱写革命篇章

  知道记者来意后,戴建斌拿出一本厚实的书籍《戴平万研究》说,这是饶芃子和黄仲文编写的,记录了戴平万的生平和创作。

  时间回拨至近百年前。戴建斌告诉记者,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潮汕大地众多进步青年离开家乡,投身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戴平万是“左联”时期一位有一定影响的潮籍作家。

  记者翻阅书籍看到,1903年,戴平万出生于潮安县归湖溪口。“左联”成立之前,戴平万是“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创办《我们月刊》,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有关“左联”的筹备工作。

  “左联”成立以后,戴平万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是“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1928年至1930年,戴平万先后在《太阳月刊》《我们月刊》《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等刊物发表了20多篇小说和译作,还撰写介绍外国革命作家的论文,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出路》《都市之夜》《陆阿六》,中篇小说《前夜》和《荔清》,被当时的评论界誉为新兴文学的花蕊。其中,小说《陆阿六》还作为“左联”时期的优秀作品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去。

  1940年冬,戴平万到苏北根据地,主要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和教育工作。1945年在根据地去世,终年42岁。由于戴平万去世较早,而且解放前的左翼文艺活动,是在白色恐怖下进行的,革命刊物动辄被查禁销毁,戴平万作品散佚比较严重,所以一直不为后人所注意。

  谈及此,在场的溪口村村民颇有感触说,红色文化是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发掘。当年潮汕大批文化青年走向上海滩,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以手中的笔进行文学创作,大力宣扬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值得文史界研究探讨。

  “凤凰村调查”

  揭开一段尘封历史

  走访戴平万故居,记者发现其门口多了一块招牌——“凤凰村调查纪念馆”。原来,100年前,溪口村发生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乡村调研,成为我国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村。当年,葛学溥同友人史禄国(费孝通的老师)到溪口村调研,就借住在戴平万家中。

  “1918年至1919年,戴平万的一名族人利用大学假期在我们村进行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调查”,说起100年前的村落研究事件,戴建斌一脸自豪,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1923年,这名族人带其大学老师葛学溥来到村里再次调研,他们将调研成果写成经典著作《华南的乡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介绍,在中国的村落研究中,出现了许多学术名村,其中有两个被学术界评价为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是费孝通的“江村”研究,书名是我们所熟知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个是葛学溥的“凤凰村”研究,书名为《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

  从《华南的乡村生活》一书,记者得知,凤凰村本名溪口村,村边有条凤凰溪,北可遥望凤凰山,从这可见当年用“凤凰”之名寓意是深刻的。“凤凰村调查”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首次对村落全面调查,比费孝通江村调查早了10多年,对汉学人类学具有开拓性意义。

  “2019年,凤凰村调查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戴平万故居举行”,戴建斌说,在戴平万故居加挂“凤凰村调查纪念馆”的招牌,既是纪念百年前那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进一步搭建溪口村的历史人文与红色文化展示平台。

  修缮故居

  百年老屋重现芳容

  2019年5月,戴平万故居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动工。修缮工程保留原有建筑风格,修旧如旧为原则,对正厅堂墙体、屋顶加固翻新,并重修加固下厅堂以及左、右巷房间。

  时光深处,岁月静好。换“新颜”面世的故居,像一块被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过的美玉,将从此前“鲜有人问津”的封闭状态中主动“求变”。故居将增设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相关红色革命文化展馆、党建教育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功能室,并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作为红色文化党建教育基地,成为归湖镇美丽乡村新亮点。

  得知此消息,村民们都很高兴,表示以后会自觉保护院落,用实际行动传承历史文化。“现在知道‘左联’的年轻人太少了”,村民戴大爷说,这让他很痛心。让戴大爷倍感欣慰的是,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发展越发重视,潮州各级对红色文化的发掘打造也力度空前。

  在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的溪口村,戴平万故居附近约70米是韩江的支流“凤凰溪”,这里曾是戴平万儿时嬉戏的乐园。当地政府规划建设纪念亭、展示景墙等设施,展示戴平万生平及其文学作品部分内容,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左联”历史,认识这一潮汕杰出文化群体。

  人物简介

  戴平万(1903-1945),原名戴均,小名再岳,归湖溪口村人,戴均是小时学名,上大学改名戴平万。戴平万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早期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革命家、作家,新闻事业的先驱者。

  本报记者  陈文兰/文  林少然/摄

作者:陈文兰 林少然 编辑:钟昕 发表日期:2020年08月3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