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怀揣创业梦从“包工头”做到董事长

  核心提示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让人始终激情澎湃,“创一代”艰苦奋斗的故事,成就了一个个商业传奇,联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曾庆松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曾庆松走出家乡,到惠州当小“包工头”。1983年,他回到家乡潮阳创办了第一个工厂,经营纸业,后转行做印刷。如今,曾庆松的联凯印刷已发展成为国内印刷包装行业的领先企业,他用行动诠释特区弄潮儿“敢为人先创业”的传奇。

  大胆试,大胆闯。“创业发展之路不平坦,尤其是刚开始非常艰难。”讲到动情处,曾庆松目光坚毅,话语铿锵有力。没有高学历、没有金钥匙,曾庆松坚信“只要有梦想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祝福家乡

  祝家乡汕头 特区再出发 明珠绽异彩

  

  “包工头”直面困难和挫折

  “市场风云变幻,竞争激烈残酷。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信念的支撑,靠的是对求新求突破的执着追求。当然,这一切也有赖于抓住经济特区发展的浪潮。”曾庆松回忆起“联凯”几十年走过的路,充满感慨。

  穷则思变!“当年的人,都穷怕了,我看到村里的人外出打工能挣钱,为了生存,我也决定出去闯一闯。”曾庆松回想起来那时的辛酸,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村里一些人外出打工回来,不仅解决了温饱,有的还能抽上“良友”香烟。“我倒要看看,外边的人都是怎么挣钱的!”

  1981年,曾庆松带上自己的弟妹,又拉上同村的几位“发小”成立了建筑队,到惠州一工地包工建房子,自己也从村里的菜农变身工地的“包工头”。

  不过,这个“包工头”不过是名义上的,“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干活的,最多算个召集人。”曾庆松说,由于缺乏经验,工程价格估算不准,年底结算时,不仅他和弟弟妹妹没赚到钱,还欠下几位“发小”的工资。

  曾庆松为了给几位“发小”发工资四处借钱,四处碰壁。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为了支持儿子创业,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家里唯一的小牛卖了,让他还清债务。

  “那时候,家里真是穷得揭不开锅了”,曾庆松说,这样一来就更是雪上加霜,他心里十分煎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孩子,做事先要做人,经商得讲信誉。”在最落难、最无助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句鼓励的话,对于曾庆松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他说,父亲这句话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中,至今还温暖着他的心。正是父母的信任和包容,让他有了勇气和信心,也令他的肩上,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卖纸”为他赚得“第一桶金”

  如何在失败中找到出路,这成了曾庆松想得最多的一件事。“打退堂鼓不是我的性格,开弓没有回头箭”,回忆起刚当“包工头”而出师不利时的情景,曾庆松动情地说,那年春节一过,他又迫不及待来到惠州工地。

  尘土飞扬、住宿简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工地的真实写照。尽管困难重重,但曾庆松一想起父母乡亲们期待的眼神,便又干劲十足。他总告诉自己:“我是潮汕人,没有我吃不了的苦。”因此,他早出晚归,不敢有一丝懈怠。

  一次偶然机会,曾庆松发现了新的商机。“在建房子的主人是位鞋老板,我发现他仓库货物中的‘鞋头纸’很像家乡常见的迷信品‘纸钱’”,曾庆松说,他立即回到潮阳,选取纸样品送给业主看,果然,来自家乡的纸更物美价廉。

  回顾最初的创业阶段,曾庆松说,1983年,他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与房子主人签下200令纸的买卖合同。“当时没有资金,货主看我诚实可靠,同意先出货后付款”,谈起当时的“巨额”订单,曾庆松至今仍兴奋不已,他说,创业是一种修行!在创业的过程,他也在不断地修正他的行为,修正他的创业思路,同时,也修正他的身心。

  就这样,凭借着潮汕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曾庆松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市场网络,迅速成长为“纸老板”。一张纸的厚度、重量、抗水性等细节,他只要摸一下就能了然于心,“卖纸”为他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坐上“摩的”开拓市场见成效

  广东珠三角地区鞋厂多,蕴含无限商机,曾庆松决定主动出击,他只身一人到广东各地开拓市场。

  仅凭一身孤勇,曾庆松到了珠海、深圳、中山等地。初到异地,人生地不熟,他以低廉租金解决了住处,安营扎寨。“条件很艰苦,出租屋里就只有一张床和几张凳子”,他说,有泪只能自己流,艰辛的条件没有吓倒他,让他苦恼的是在异乡无亲无故,怎么打开市场?

  囊中羞涩的他,要将分散在珠海、中山、顺德等地的潜在客户一家一家跑遍,这个工作量十分浩大。一开始走访市场全靠双脚,曾庆松一人找工厂发名片、发样品,碰壁是经常性的,有时甚至连客户大门都进不去。

  后来,曾庆松灵机一动,坐价格低廉的摩的上门推销样品。“摩的便宜,而且司机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寻找目标客户更容易”,他说风吹日晒雨淋,一天奔波下来,被摩托车颠簸得浑身像散了架。

  “我们把所有的样品测试后,发现还是你的产品质量过硬,先发800令给我们试用一下。”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让曾庆松欣喜若狂,他终于用过硬的品质和超高的性价比,敲开了一家家鞋工厂的大门。

  靠着这样原始的办法,曾庆松先从小订单入手建立信任,然后慢慢订单纷至沓来,金额也越来越大。短短3年,曾庆松凭一己之力拿下了近30家鞋厂的订单。“客户是要靠着口碑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曾庆松说,每次都有贵人相助,而这些贵人就是他的客户。“把客户当朋友,坦诚相待,就不怕事情做不好。”

  艰苦打拼成就印刷事业

  尽管纸事业越做越好,但曾庆松并没有沉浸其中。潮商敢试敢干的基因,让他并没有囿于单一的产品,始终以清醒敏锐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市场,积累新兴行业的客户。“创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未知,作为企业的引路人,需要对未来方向做出预测,找对方向,把握好节奏”,曾庆松说,如果方向错了,就会满盘皆输,所以焦虑和压力都属于正常现象。

  那时,珠江三角洲“三来一补”企业遍地开花,产品包装成为许多企业的必需品,印刷厂生意越来越火。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1997年,曾庆松买下了5亩地,办起了“联凯印刷厂”。如果说之前的曾庆松还处在印刷行业边缘的话,从联凯印刷的第一张印刷品走下生产线那一刻起,他开始了向行业核心的前进。

  小到一个标签、大到一个系列产品的外包装……曾庆松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也正是如此,华为、曼秀雷敦、匡威、魅族、迪士尼等企业和活动中都有他的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曾庆松又买下10亩地建厂房,还特意到国外购买最先进的印刷机设备,联凯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随着特区建设的发展,电子产业成为制造业另一项支柱性产业,在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年代里,相关的印刷制品市场也随之蓬勃起来。曾庆松已经积累了一定电子行业内的客户,企业的产品由鞋标转向了小家电标签、说明书、包装印刷品等等。

  “印刷和包装事实上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我们的创新本质上还是需要围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做文章。”为此,曾庆松选择建立一支自己的设计团队。

  今年的疫情影响了很多行业,但联凯业务量仍保持上升态势。“印刷这个优势我还是要保持下去,但也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在曾庆松看来,包装依然是商品能否打开并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之一。

  采访过程中,曾庆松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恩”。质朴善良的本性让曾庆松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多年来,他的诚实守信不仅体现在经营活动中,还体现在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上。

  “虽然我经常在外,但我一直都在关注家乡发展,希望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尽一份力。” 曾庆松告诉记者,今年“6·30”慈善日,他捐资160万元回乡修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曾庆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人物名片

  曾庆松

  汕头潮阳人。联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陈文兰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20年09月0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