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手账”中执念的“温度”

走近“四中伯”和他的手工笔记本

  心想着几年前来过的地方,应该还记得路,却还是寻觅了半天才到了“四中伯”的手账本工作室。敲开门,许金才依旧是笑脸相迎,如同老朋友相见般熟悉。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这里更像是个仓库,在这个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制作手账本的材料,还有数个摆满成品笔记本的架子。拥挤得仅能一人通过的过道尽头,一张陈旧的桌子是许金才的工作台,无数年轻人抽屉里珍藏的手账本便是出自此处。

  记者见到许金才的时候,他正坐在窗台前的工作台,制作着一本将要成型的笔记本。尽管已经制作多年,可许金才在做本子的时候仍一丝不苟。他说,不同厚度的书脊高度,用不同材质封面上胶时,需要的力度都有讲究。从选纸、采买、按尺寸裁剪,到纸张折叠、缝线、上胶,再到晾干、修边、装封面、压实,每一道工序,都沉淀了手工艺人的匠心。

  手中捧起刚完成的手账本,许金才细细地端详着,眼神中透出一丝丝得意。“原本只是业余时间感兴趣做着玩,做着做着,也就做成了一份职业。”早年在航运局工作,身为水手的许金才经常行船到香港。在香港码头停靠的时候,他发现那里经常有许多图案新颖、有趣的海报和纸张,被当作“废纸”低价售卖。后来,他把这些“宝贝”买下带到汕头,利用行船闲暇时间,将以前在手工本子铺打零工学到的技艺,把这些漂亮的“废纸”再加工,让它们变成一本本精致的笔记本。

  20世纪90年代前后,许金才下岗,为了维持生计,他将之前家里制作的手工本拿出来售卖。那时候,在很多中学门口都能见到许金才的身影,其中最常见的地方就是四中巷。由于四中巷周边有几所中学,许金才的手工本获得很多学生们的注意和喜爱,也就在那时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四中伯”。

  几年前,许金才因家庭变故等原因,致使其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可是坚强的他不愿接受社会救助。小公园街道新福社工站的社工得知情况后协助许金才开设微店经营,拓宽手工笔记本的销售渠道,帮助其自力更生改善生活。同时,许金才也在小公园开埠区与其他商家合租了一个小店面,作为其展示和售卖手工本的地方。

  采访期间,许金才的手机时不时地响起,一些老客户在他的网店里购买了他的手工本。“以前买我本子的学生去到外地,也经常通过网站购买我的本子,也有人要求‘私人定制’。”望着一本本精美的手工笔记本,许金才希望这份有“温度”的手工艺,能得到更多人喜爱,记录当下最真实的美好。

  本版摄影 柯晓 陈史

  本版撰文 李德鹏

编辑:陈冰慧 发表日期:2020年09月2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