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潮阳

汕货闯市场 农民腰包鼓

  有了农村电商,潮阳金灶桑葚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销路打开了;农民玩起了直播带货,杨梅、荔枝、大米等时令“汕货”走出农村、山门,走俏各大城市商超……今年以来,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跑出了“加速度”,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电商借势发力,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还创新探索“短视频+网红+直播”销售新模式,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快速无缝对接,打响了“汕货”品牌,让农产品闯出大市场卖得更远,使农民腰包鼓了起来。

  线上线下齐发力促产销对接

  近日,在潮阳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农特产品展示区摆放有优质大米、百香果、火龙果、东京丸、水果酒等各类特色农产品,除此之后,这里还具备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网络推广、金融信用及电商应用技术支持等面向农村的电商公共服务。

  记者了解到,来自各地的扶贫土特产可借助潮阳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1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126个行政村级服务点进行线下线上销售,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运作,以购代销、以买代帮等形式,解决扶贫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针对今年初桑葚等部分农产品销路不畅,该中心积极动员金灶镇各服务站点收购桑葚,经电商渠道销往东三省,北京,西安等地,发出70车次,每车次上万斤。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为滞销农产品全面开放供应链、物流、运营、推广等核心渠道资源,有效带动金灶镇农产品“走出去”。

  助农行动中,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产销对接,鼓励开展线上线下、实体店与电商全方位参与的产销对接活动,发动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驻省“保供稳价安心”平台,提供解决农产品供应、产销对接、物流运输等问题的渠道。同时,推出“汕头农业”微信小程序,组建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倡议鼓励生产企业稳价保供,有条件的企业推出“无接触式配送”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市商务局联系我市各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依托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动员各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各类电商企业积极进行产销对接。发动本地商场、超市到现场采购,确保滞销产品进城区市场、商场、超市销售。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便民服务进农村,农产品进城市”,解决农村物流配送线上“最初一公里”和线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截至8月份,今年全市累计新增建设县(区)级电商服务中心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85个。

  新模式打响品牌拓宽销路

  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打响“汕货”品牌,我市探索“短视频+网红+直播”销售新模式,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快速无缝对接。今年4月,在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淘宝直播日——鄂粤同心、百县村播”活动中,潮阳区速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燕鹏变身“男主播”,在直播间为杨梅、番石榴、李子、青梅、香蕉等汕头“土特产”代言直播,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光顾。5月30日,“走进湾区梅香四溢”汕头杨梅网络文化节活动中,网络主播现身金灶镇花园村直播分享“金灶杨梅故事”,推广“汕头杨梅”品牌,创新消费扶贫模式,让山货叫得响卖得火,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6月23日,潮阳区和平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马学杰,采用电商直播的形式销售潮阳丝苗米。直播当晚,有5.5万人参与观看直播,成交单数300多单。

  雷岭荔枝闻名海内外,今年面对丰产和疫情影响的“双重压力”,我市加大网络营销力度的同时,举办“走进大南山 美荔新农村”2020汕头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以“荔枝+电商+慈善+旅游+直播带货”营销模式,点燃雷岭荔枝产销季,各地收购客商收购量比往年大比例增加,出现周边地区荔枝到雷岭集中销售的情况,全年荔枝营销额超1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丰产又丰收。同时带动了雷岭镇旅游业的发展,荔枝采摘期间全镇客流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大大增加。

  本报记者 刘文钊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20年10月13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