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听非遗传承人讲述老手艺的新故事——


让这块粿记住乡愁绽放活力
郑锦辉、郑少君夫妇在做粿

  这些日子,小公园开埠区一派喜气祥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考察调研,走进小公园开埠区。至今,大街小巷的民众仍津津乐道,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总书记对汕头发展的期望和勉励,让大家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了。

  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如今都珍藏在许多老百姓的手机里。“那天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我跟总书记最近只有几米的距离”,汕头老潮兴经营者郑少君回忆起当时的热烈气氛,心情依旧久久未能平静。这几天,每当游客慕名而来,郑少君都会自豪地拿出这段视频,与顾客分享无尽的喜悦。

 一门出了四个非遗传承人  

  说起老潮兴,是汕头人都知道的老字号粿品店,由郑锦辉和妻子郑少君创立。上世纪80年代,夫妇俩人来汕头“闯天下”,在小公园的老潮兴街(即标准巷)附近开起“马路店”,因此得名“老潮兴”。

  粿香飘扬,阖家团聚,一家大小围坐在桌旁,这是当时很多潮汕人家逢年过节的常见一幕,也是郑锦辉、郑少君夫妇共同的童年记忆。在耳濡目染中,他们娴熟掌握了做粿的技巧,这些儿时无意习成的技能,成就了他们往后人生里重要的粿品事业。

  2012年,郑锦辉入选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潮汕粿品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郑少君被授为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们传艺授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制作粿品技艺的专业人才。“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我们的几个孩子也分别获得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格”,说起他们一家出了四位非遗传承人,郑少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她说,他们4人凝成一股力,将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推广,而老潮兴亦成为市级非遗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及生产性标准示范基地,将潮汕美食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总书记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是对我们做好非遗传承工作的巨大鞭策”,已在潮汕粿品深耕30多年的郑少君表示,一定要尽己所能将潮汕粿品制作技艺传授给有资质、愿意学、能吃苦的年轻人,保护好这份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充满牵挂和乡愁的古早味   

  在潮汕地区,逢年过节做粿、吃粿的风俗世代相传,“粿”是潮汕人食俗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这种曾经在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食品,现在任何时令都能买到,既给远离家乡的游子以口欲的满足,同时也是连结海内外乡亲,勾起儿时记忆的一种精神纽带。

  “在众多粿品当中,甜粿不仅是一种传统食品,更是海内外潮汕籍乡亲一抹解不了的乡愁”,讲起粿品故事,郑少君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潮汕地区是著名侨乡。早年,大批潮汕人“过番出海”、打拼异乡,出洋乘坐红头船。甜粿不易变质,糯米和糖比较耐饿,因而成为潮汕人出洋谋生时在船上的必备充饥食品,更承载着海外侨胞对家乡的记忆,“无可奈何炊甜粿”的俗语也流传至今。

  “旧时每逢蒸甜粿都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每一两个小时注意往蒸笼加水,保持蒸笼不会干烧,才能做出美味的甜粿”,一位刚刚购买了甜粿的蔡女士告诉记者,她是特意过来小公园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汕考察调研路线,感受丰富多彩的潮汕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工艺文化等。蔡女士感叹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己想吃或是想赠送亲友,上哪里都能买到甜粿,方便多了。

   让游客把“非遗”带回家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潮汕饮食文化,在“老潮兴”的粿品制作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郑锦辉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名号打响了,每天顾客络绎不绝,但他们始终坚持最初的品质,在粿皮制作、馅料调制、食材选择等方面,始终坚持传统手工做法。

  与此同时,粿品的种类也从最初的甜粿、萝卜糕、红桃粿几种到今天几十种,不但畅销本地,更走出汕头,走向全国。采访中记者获悉,在2020年度“汕头美食”评选活动“最受欢迎餐厅”“最受欢迎手信”活动中,“老潮兴”榜上有名。

  “手信不在贵重,而在有心意,突出本地的传统人文价值,讲究携带方便、轻巧”,郑锦辉说,非遗项目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将优秀非遗产品打造成地道的潮汕手信,让非遗产品火起来、走出去。

  特区40年来,“粿”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幸福的具象反映。在郑锦辉看来,非遗原本就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游客把非遗产品带回家,更好地弘扬传承非遗文化。“非遗保护,不是简单地陈列、展示”,郑锦辉说,而是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切合点,焕发其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编辑:陈齐薇 发表日期:2020年10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