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借鉴广州永庆坊创新发展经验 实现汕头老城区活力“蝶变”

  韵味十足的麻石小径、焕然一新的灰色外墙、绚丽多彩的满洲窗……走进广州市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一股清新别致的西关风情扑面而来,游人如织,商铺林立,处处彰显发展活力。作为老城区迸发新活力的成功典型,永庆坊为岭南地区其他城市的老城区改造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思路。

  规划设计保留老城市地域特色

  永庆坊始于1931年,是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按照“老城市 新活力”的总体要求,永庆坊经修葺后于2016年9月开园。在保留旧建筑岭南特色风貌的同时,永庆坊还引入众创办公、创意产业,市民、游客可以到永庆坊逛街听曲、赏玩民国建筑等。

  “广州和汕头都属于岭南区域,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气候特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倪阳认为,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设计和规划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传承,保留地域特点。“比如说骑楼,它的空间形态、地处南方的特点都非常明显,还有一些小的街巷。空间的形态、空间的肌理,这些都是老城市留给我们非常好的特色,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去保护。”

  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丽凤表示:“我们会坚持历史街区修复标准,把弥足珍贵的骑楼群保护好,把街区风貌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活化起来,在业态上、功能使用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需求。”

  让“非遗”走出深巷融入生活

  10月24日下午,清脆悦耳的锣鼓声在恩宁路粤剧艺术博物馆门前响起,生猛喜庆的醒狮表演被不少市民游客记录下来,成为当天他们朋友圈闪亮的“画面”。作为民俗文化瑰宝,“非遗”在永庆坊老城区创新传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让“非遗”走出深巷、走进群众、融入生活?广州非遗传承人为其他城市的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提出建议。

  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汇聚了广州十余家优秀非遗企业,打造集非遗大师工作室、体验互动、展示、培训和销售于一体的主题街区,成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区。

  “非遗项目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像广州、汕头、潮州都是古老的老城市,但是老城市不等于破旧,它可以焕发很多新的活力。”醒狮非遗项目传承人赵伟斌认为,如今非遗的发展方向是“见人见物见生活”,要把非遗项目高度融入生活当中,只有接地气,古老的文化才会焕发生命力。“现在永庆坊建了广州第一条非遗街区,我们把非遗项目引入里面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可以说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和居民一起生活,让游客可以共同去体验,非遗在这里面的生命力就会逐渐呈现。”

  赵伟斌建议,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关注老城区,可以通过文化跟旅游相结合的形式,让非遗项目从深巷里走到台前,跟大众更好的接触。

  让老城区形成丰富的时空变化

  老城的改造发展,需要平衡好“老”与“新”之间的界关系。今年以来,永庆坊内各种人气新店陆续上新,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时尚精品、老字号、文化艺术、创意工作室、精品民宿酒店等业态纷纷进驻,为这里注入了更多“新活力”。

  “有很多东西在改变,特别是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改变,要去适应这种新的生活需要。”倪阳教授认为,要满足新需要,可以采取很多方法进行置换。比如居住的功能可以慢慢转化为商业、体验店、展示店,通过增加新的功能创造新的活力。

  “包括空间形态、城市肌理、生活方式,在旧的基础上要注入一些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说修旧就必须是旧,一些好的东西我们要传承和保护,也有一些不适合现在发展的东西可以适当地进行拆除补建或进行更替。”他建议,在“旧”中插入“新”,形成一种非常丰富的时空变化,形成面向现代社会需要的空间和功能,能够使整个地方得到空间品质的提升。

  黄丽凤表示,通过参观其他地方的历史街区,她对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保育活化工作更加自信。接下来,小公园会统筹考虑吃、住、行、购物、娱乐各方面要素,引入新业态,提供丰富的产品供给,打造宜居宜游的老城区。

  本报记者 陈欣琪 姚天爵

发表日期:2020年10月25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