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培养抗挫能力 打磨生命之光

  最近,频发的学生极端事件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热议。心理学专家和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应从小抓起,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同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能坚强应对各种挫折和磨砺。

  上个月,大连一研三学生疑因延毕自杀,他深夜在微博留下最后一条2000字微博,文中表达自己因课题实验长期受挫可能面临延毕后,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留言一经发出,引发众多网友关切,很快有超20万次评论 ,然而网友们的努力和劝说依然无法留住他执意离去的脚步。

  一个鲜活的生命的消逝让人扼腕、让人叹息,也发人深省。从他的遗书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导致他情绪崩溃的直接原因。有网友评论,延期毕业和挂科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不光彩,但并非不能接受,每个人都有失利的时候,从头再来就行了,不就一篇毕业论文吗?以后的生活还有更多的坎坷,比毕业论文重要的事情多的是,总不能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有网友认为,压死他的不是外力,而是自己的脆弱。

  孩子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学生生命教育亟待加强

  近年来,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而选择极端行为的报道时有见诸报端。家长们深感困惑和痛心,纷纷感叹,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对此,汕大医学院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赖小林认为,这与孩子缺乏足够的生命教育有直接关系。赖小林认为,现在的孩子对生命缺乏尊重和敬畏之心,而学会敬畏生命要靠后天的生命教育,因此应尽早尽广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虽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生命教育提上日程,但与让学生入脑入心还有相当距离。

  赖小林呼吁,学校和家长应该从小就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要让他们明白,生命是可贵的,应该绽放出美丽的火花。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何其珍贵,永远不要拿自己的性命,和最爱自己的父母做赌注,那不仅给自己,更是给父母和整个家庭带来永远的、难以治愈的伤痛。

  随着社会对生命教育的日渐重视,不少学校也开展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教育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有待从“面子”做到“里子”。应遵循生命教育重实践的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创设实操演练的机会和条件,不仅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还要让学生提高应对危险的意识和技能。只有社会联动,才能让生命教育所覆盖的安全观念、救护技能、耐挫意志等,内化为孩子未来生命旅程中的不竭能量。

  孩子从小被过度保护

  抗挫能力急需提升

  对于学生的极端行为,教育界的人士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海棠中学张冬生校长认为,问题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而自己达不到这个要求,有一些是学生对自己要求太高。而究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孩子从小就被过度保护,没有经受过挫折的历练。张校长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张校长认为,现在不少孩子抗挫能力差,碰到问题不愿意去面对,于是采取逃避的方法。所以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孩子的抗挫能力教育,给他们心理上的赋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家庭与学校从小就应给孩子适当的挫折磨练,这种磨练在家庭中主要表现为生活方面的磨练,在学校中则主要体现为学习方面的磨练。

  张校长认为,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应注意不要过度保护。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有些家长却给予过多帮助,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所以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的事迹。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是最多的。所以,在学校里应建立起班主任牵头科任老师都参与的模式。

  赖小林则认为,学校在学生的挫折教育方面应该有专门的培训,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收集资料,老师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明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道理,教给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弹性,学生就不会因钻牛角尖而想不开。

  挫折教育要区分对象

  社会学校家庭要同步

  采访中,张冬生校长特别强调,挫折教育要区分对象,不能一概而论。针对有些学生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增强他们对失败的感受度。但是对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或者从小家庭就磨难很多的学生则要多加鼓励,过多的挫折反而会让他们丧失信心,从而一蹶不振。

  张校长强调,在挫折教育方面,学校家庭一定要同步。社会应该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孩子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会越来越重视挫折这个问题,明白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但很多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人要学会给自己找台阶,找台阶并不是逃避,暂时的退却只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张弛有度才能过好每一天。思想上通了,就能更平静地去接受这些挫折 。

  张校长同时呼吁,现在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但是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希望越来越多的措施可以尽快出台,让学生们能从小学会抗挫能力,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之旅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挫折。

  □ 本报记者 吴湘红 文/摄

发表日期:2020年11月0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