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汕言汕语】“迎头赶上”系列谈③招商引资看环境

□ 瑞 晖

  汕头要“迎头赶上”,第一要务是抓经济发展。而招商引资和扩大有效投资,正是眼下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最大的实践论”。

  招商引资的成效,最终不看政策优惠多不多,更不看口号喊得响不响,而要看营商环境好不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在基础设施大致相同、优惠政策趋于雷同的形势下,投资商更加关注、权衡投资地的营商环境,更会比较、考量当地政府的服务效能。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的亲商氛围浓,那里就能成为投资商的首选之地。

  正因如此,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启动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系统集成推进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出台《行动方案》,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推动城市营商环境指数逐年攀升。但政府的服务效能、干部的工作作风弊病仍在。譬如,我们有些干部慢作为、不作为或乱作为,对投资客商冷漠冷淡,致好项目迟迟落不了地;有的干部对帮扶企业发展,思想上不重视不关心、服务上不主动不热情、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让企业成了没人疼的孩子;有的干部把企业该享受的政策当作个人恩惠,明里暗里吃拿卡要,使企业有苦说不出……这些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影响招商引资,严重制约汕头发展。

  企业家是营商环境的“感应器”。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要看企业家的合理诉求有没有得到充分响应,看市场主体活力有没有得到充分迸发。市场主体期待什么,营商环境就应该着力提供什么;制约市场主体的堵点难点痛点在哪里,营商环境就要改到那里。近日,汕头开通政企“直通车”,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收集企业家诉求、意见和建议,接受企业家对损坏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就是要通过这项制度,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重商、安商、亲商,让企业高兴赚钱、愉快赚钱、安全赚钱。

  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是决定项目能否招得来,企业能否留得住、长得大的关键因素。优化营商环境,要从干部作风抓起,领导干部下沉到企业一线,对来自企业的声音,要换位思考,摒弃“二大爷”的心态,当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正把企业当作“衣食父母”;惠企暖企政策不能当摆设,要跟上好的服务,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做到“点对点”精准推送,甚至为企业送钱上门,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敢于为企业撑腰,遇到问题能够靠前服务,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要对标学习深圳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做法,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唯有这样,才能够将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落到实处。

  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汕头的明天。"迎头赶上"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咬紧牙关拼命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以优质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使汕头成为投资和人才聚集的洼地。这样,新时代特区建设才有实实在在的支撑。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0年11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