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潮阳

潮阳区战贫有良方,扶出新活力|3.7万多人铆足劲奔小康

  有了“两不愁、三保障”,托住了民生底线;发展特色产业,“造血”功能更强了,乡村经济发展动力更足;多条腿走路,贫困户就业渠道更宽了;创新消费扶贫举措,贫困村农产品卖得更好,群众日子更有奔头……潮阳区开出战贫良方,守牢民生底线,创新开展产业、就业、消费等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至目前,全区相对贫困人口10780户、37843人已全部实现退出;13个相对贫困村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并实现退出。

  民生兜底住上新房

  民生是根本,是底线。该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决兑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基本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保基本、托住底。2019年,全区贫困人口符合养老参保人数20864人,已100%参保。对7782名满60周岁贫困老人足额发放养老金,占比100%。建档立卡学生100%落实教育补助政策。贫困户危房改造方面,2017年至2019年,先后投入387万元改造危房163户。各地各帮扶单位还创新举措,通过多种方式、多方筹资,为贫困户修缮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如金浦街道三堡社区建设4栋农民公寓,共544套住房,其中73套廉租房,以每月每平方1元的租金租给贫困户,现已有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住新房。海门镇坑尾村利用该村建设农民公寓楼契机,积极发动社会捐资和以建设成本价销售等办法,解决了4户贫困户购房入住。和平镇光明社区、海门镇东门社区通过争取对口帮扶单位支持,多方筹措资金50多万元,帮助12户贫困户修缮了住房。

  产业消费衔接民富村强

  河溪镇南陇村依托盛产台湾白玉果蔗和姜薯等品质农作物的优势,建设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注册“南陇蔗香”集体商标,由一名党员种植能手统筹购买种苗、化肥、农药,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带领6户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实现脱贫。金灶镇桥陈村在市农科所等单位党组织的支持下,建设“万只蛋鸡养殖场”,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集中饲养,至目前销售鸡蛋200万枚以上,实现收入60万元以上,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的积极性。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环。潮阳区加强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方位帮扶贫困户发展,不断增强贫困户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涌现了一批像南陇村、桥陈村一样推行“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的“脱贫攻坚先锋引领”示范基地。全区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574万元,共建产业扶贫项目303项。

  有了产业基础,产品要如何卖得出、卖出好价钱?潮阳区给出了答案:在全市各区县率先设立区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方式,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运作,以购代销、以买代帮等形式,促进群众增收,提高扶贫成效。据了解,今年4月份设立区展销中心以来,溪东的麻叶、桥陈的鸡蛋和马蹄粉、坑尾的东京丸等不少省定贫困村农产品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实体店销售额3万多元,线上销售额130多万元。

  贫困户有事干有钱挣

  扶贫要扶智和扶志,激发贫困户通过劳动、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潮阳区采取以工代训、集中培训、弹性培训、上门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脱贫,让贫困户有技能,有事干,有钱挣。

  关埠镇路外村贫困户许程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小额免息贷款开卤味店当起小老板,实现脱贫。许利斌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帮扶下,许利斌通过申请小额免息贷款采购一批水电维修工具和设备,并雇佣2名工人从事水电维修,自己当起了“包工头”,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此外,该区还建设扶贫就业示范基地、扶贫作坊、扶贫车间,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为无法出门务工家庭妇女购置电脑缝纫机,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形势下贫困劳动力就业等举措促进就业。至目前,全区有劳动力贫困人数15701人,实现就业15315人,占97.54%。

  本报记者  刘文钊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0年12月11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