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企村结对,注入“活水”富民强村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在脱贫攻坚中,我市精准施策,主攻贫困地区产业薄弱“软肋”,选择宜农、宜林、宜工、宜商、宜游等形式,引导企业精准对接乡村禀赋,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村注入“活水”,着力增强“造血”功能,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创造美好生活,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企村结对”共奔小康

  脱贫攻坚中,我市全面实施“千企帮千村工程”,动员各类企业近1500家,与全市87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结对帮扶,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上来。

  从原来“一穷二白”的偏僻山村,到如今发展后劲十足的“网红村”,发展特色产业是潮阳区桥陈村蜕变的“法宝”。蛋鸡养殖项目的实施,贫困户刚开始担心没技术、无销路、风险大,驻村工作队承诺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社兜底销售,同时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让贫困户吃下了“定心丸”。目前,项目已实施了三期,共养殖蛋鸡1.66万只,养殖场销售鸡蛋200多万粒,带动村有劳力贫困户25户实现增收66万元以上。

  “我们在加强防返贫监测的同时,实施桥陈村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引进汕头市吉之旅旅游有限公司,打造“红色旅游+休闲观光+农家体验”发展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农业,开发旅游特色农产品,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驻桥陈村第一书记杨仰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特色产业使桥陈村发展有了底气和人气,吸引了“金凤凰”前来落户。近日,汕头市吉之旅旅游有限公司决定在桥陈村投资4000万元以上,以水系环为纽带,打造展现小北山武装工作队抗战传奇及弘扬革命文化精神为主题,以红色文化体验、生态景观游赏、农业产业种植、亲子田园休闲、养生养老度假、拓展培训为核心产品体系,成为集休闲体验、餐饮娱乐、旅游观光、度假住宿、生态康养、研学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胜地。

  发展产业,省定贫困村下北村也有妙招。驻村工作队组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成立下北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扶贫开发资金建设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和原种蛋鸡养殖场项目。特别是引进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管理方,发挥企业资源、技术、市场优势,建立“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电商+新业态零售”的合作模式,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变成股金,把贫困户变成股东,每年享受分红,户均年收益约2000元。

  “龙头”驱动带富一方

  产业扶贫中,我市还通过统筹扶贫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经营,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一批贫困户创业增收。

  在实施潮阳区丝苗米规模化生产加工项目中,由潮阳区扶贫办统筹全区2860户扶贫资金5385万元,投资潮阳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实施主体,以现金流方式有效参与产业园项目建设和经营。尤其是实施主体企业筹资在相对贫困户较集中的金灶、关埠、西胪、和平、铜盂镇等5个镇建设7100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带动周边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发展优质丝苗米种植、加工、流通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一二三产业。

  “我们与44个经济联合社、5000多名农民和贫困户签订了种养帮扶协议书,带动他们脱贫致富。”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马学杰告诉记者,合作社无偿向贫困户提供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保底收购贫困户标准化生产的优质丝苗米,带动他们创业增收。

  至2020年11月底,投入潮阳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扶贫资金实现收益1006万元,贫困户人均投资增收913元,带动贫困户就业440人,人均就业一年增收48000元。通过全产业链生产服务示范,有效辐射带动6500名农户发展丝苗米种植,辐射带动面积5万亩。

  澄海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狮头鹅等特色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将部分精准扶贫资金2916.93万元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企业广东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贫困户+镇(街道)经济联合总社+农业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合作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并获得项目发展红利。 本报记者 刘文钊 摄影报道

编辑:林敏秦 发表日期:2021年01月16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