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以非遗展示为抓手推进对台文化交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精神,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汕头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我们一定要发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作用,通过非遗展示引起共鸣,携手保护,促进交流。

  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间文化艺术品种多样,仅汕头一市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39项、市级非遗项目102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近几年,汕头市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广东省前列,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2018年被授予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非遗保护中心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同年,广东省文化厅在汕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场活动,40多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80多名非遗传承人及汕头市10多个市级非遗项目30多名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

  汕头非遗蜚声远近,闻名海内外。在促进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借鉴非遗展示成功的案例,集合非遗资源,形成汕头对台交流的新优势。下面是我市非遗在台湾和香港、泰国展示的相关情况及笔者的几点建议。

  2012年10月,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广东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广东省文化厅、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承办的“两岸城市艺术节——广东城市文化周”在台北城市舞台剧场举行。活动由粤剧演出、美术书法展、摄影图片展、交响音乐会、非遗展演等五个部分组成。主办单位于10月26日至28日晚,在台北市城市舞台举行3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台湾观众反应热烈,两岸媒体争相报道“广东‘非遗’展演惊艳台北”的新闻,并称这是“广东在台湾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文化展示。”

  非遗展示在香港、在东南亚也同样受欢迎。2017年11月6日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潮涌香江艺术展览”中的潮阳剪纸、潮汕刺绣、潮州木雕、汕头瓶内画就吸引众多香港市民到场欣赏。而于2019年12月12日由泰国潮州会馆、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 “汕头文化周”展示的潮汕卤鹅、工夫茶艺、陶瓷微书、印章镌刻技艺、潮州木雕、潮绣、老菜脯制作技艺、潮式粿品制作在曼谷也引起轰动,唤起了泰国潮汕乡亲们的乡愁。

  上面的例子说明非遗展示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抓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非遗展示在对台文化交流这个新时代的舞台上大展身手。

  提高认识,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站位做好非遗展示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纲领性文件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提出的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政府主导,出台鼓励非遗展示政策,以非遗展示为抓手,建设汕头市的非遗展示平台,举办具有潮汕特色的非遗交流项目,大力促进两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台湾同胞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抱团展示”,有效发挥汕头市非遗资源丰富的集合优势。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十大类别。个别非遗项目以前曾到过港澳及海外展示,但要形成规模效应,要保持持久影响,一定要通过集合展示来达到,像前文说到的“两岸城市艺术节——广东城市文化周”一样。其实,有的非遗项目目前也难以吸引台湾的观众,“广东城市文化周”在台北举行期间,笔者曾经联系过高雄同乡会的负责人,了解台湾潮剧观众的情况,实际情况是随着讲潮汕话的人越来越少,听得懂潮剧的观众已经不多,一、两千人的剧院可能都坐不满。所以,非遗项目展示,要改变“单打独斗”的情况,形成合力,“抱团展示”。

  多维并举,形成两岸非遗项目展示推广“共同语言”。我们知道,同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大陆和台湾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提法。同一个活动的推广,两岸在文宣上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笔者曾经通过一位潮汕乡亲联系广东潮剧院到台北大稻埕戏苑演出事宜。当地的文化部门表示支持,但要报送的文字资料很多,而且都要按照对方的格式填报,跟大陆的做法有很多不同。通过非遗展示促进汕台文化交流,首先要做到让台湾观众、听众看得清、听得懂汕头市的非遗项目。除了外墙广告、LED屏,“戏味”的海报和印刷精美的小册子之外,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及非遗传承人个人公众号等进行推介。

  艺以人传,加强非遗传承人及青少年的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没有传承人,也就没有非遗。有的“非遗”项目人才断层,后继乏人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放在非遗传承和展示交流的重中之重,让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既掌握传统的技艺技能,又了解现代的传播手段,既能表演艺术展示技能,又能用文字归纳总结。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非遗课程,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设立某一项目的非遗传承点(培训班),吸收台湾学子参加培训,使青少年受到非遗的熏陶,为汕台文化交流增添源源不断的“后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瑰宝,更可以成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一座桥梁,我们应该以非遗展示为抓手推进汕台文化交流,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汕头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潮剧院 南方日报社)

作者:□ 蔡少铭 杨兴乐 发表日期:2021年01月19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