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我市全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千余服务机构覆盖镇街暖军心

  服务保障下沉基层,温暖关爱直抵内心,这是每一名走进“退役军人之家”的退役军人的真切感受。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五有”“全覆盖”要求,全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四级服务机构1163个,实现应建尽建,应单设全单设,服务保障工作平稳起步、全面起势、服务有效,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经验做法受到国家肯定并被全国推广。

  会客厅式服务站营造“家”温暖

  为让退役军人到服务站办事时感受到尊崇,感受到“家”的感觉,我市各级服务中心(站)均用心建设“会客厅”式服务场所,并整合汕头的红色资源,建设荣誉墙,打造荣誉宣传栏,营造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让有诉求的退役军人在“家”里就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潮南区井都镇上南社区退役军人郑义松,1971年入伍、1975年退伍,属于参战人员、低保户和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郑义松早期左眼球因病摘除,2019年年底右眼又确诊为参蚕蚀性角膜溃疡,该病属于严重的致盲性眼病,需及时做眼角膜溃疡切除及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费需10多万元,后期仍需长期服药治疗,使郑义松本已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抱着一丝希望,郑义松来到井都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求助。服务站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立即将郑义松的情况反馈到潮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及时为郑义松申请应急救助资金重大疾病救助。在办理过程中,由于因重大疾病救助项目中规定双目需永久失明才能获得救助,申请人右眼仍有感光导致第一次申请被退回。潮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本着情系老兵,急老兵之所急,解老兵之所难的服务宗旨,多次和市局、省中心沟通,争取再次申请救助。在各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服务对象郑义松的第二次申请得到市局、省中心审批通过,最终获得21222元的应急救助金,让身陷困境的退伍老兵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份,全市服务站敞开大门接待来访对象13000多人次,回访4000多人次;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全面摸底排查100多次,排查出矛盾问题96件,解决困难问题160件,为42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应急救助资金逾110万元,让服务站成为退役军人政策落实的“桥头堡”、沟通联系的“连心桥”。

  注重配齐配强确保服务站实体规范

  为从机构设置上突显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我市注重配齐配强,确保镇街服务站实体规范。全市现已建立服务中心(站)1163个,其中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个,县(市、区)服务中心7个,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68个,村(社区)级服务站1087个,已全部挂牌成立,完成率100%。在不折不扣落实“五有”“全覆盖”要求的基础上,重视配强服务站领头人,实行武装部与服务站工作联动机制,专武干部参与服务站工作,68个镇(街道)服务站均由武装部长兼任站长或分管工作。在落实人员编制上做到专职到位,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服务中心(站)落实事业编制246名,到位238人,到位率达95%以上。同时,通过政府购员方式,每个镇(街道)服务站均配置至少2名在编专职人员,1032个村(社区)服务站由“两委”任站长。

  我市还重点抓服务体系提质增效,紧扣“担当有为、服务有效”理念,结合“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以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星级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以点带面,以建促干,全面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软硬件建设。通过示范创建,各地互评互学互促,取长补短,挖掘了一批退役军人信赖、服务质量高效的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为推进退役军人政策落实和做好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报记者 周敏

编辑:李雅斓 发表日期:2021年02月20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