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澄海一处侨宅活化改造为书斋引来众多爱书人——

老书斋里别具新意的读书活动

  □ 本报记者 吴湘红 文/摄

  不久前,澄海一处老旧侨宅被主人改造成富有特色的复古书斋,成为网红打卡地。书斋还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吸引远近爱书之人前来参加。

  近日,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下窖村(华窖村)发现挖掘出“五里亭(出城五里一亭)”古驿道。下窖村藉此发起“重读乡村,发现历史”的文化振兴乡村活动。

  据史料记载,下窖创于宋代,古建筑众多。行走在下窖村,古榕成片,宗祠星布。在下窖村众多的古建筑中,有一处名为“儒济书斋”的老宅院近日频上热搜。这处被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椰称为”辅桑梓续文脉,为家邦留乡愁”的侨宅,被活化后以其富有中国园林的古典美吸引了不少来访者,并以其丰富多彩的公益读书活动为人们所称道。

  老厝活化重焕风采

  华侨续文脉留住乡愁

  来到下窖村,穿过幽静的巷道,拐角处可见一座古朴的老宅。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攀附其上的青翠竹叶展露着勃勃生机。这便是建于1932年的儒济书斋。踏入书斋,小院清静,木桌竹椅,古榕苍翠。书斋虽然不大,但装修考究,古琴、书画、植物、摆件,格调高雅,掩不住的书卷气扑面而来。据书斋陈家后人回忆,上个世纪初,先辈陈两兴漂洋过海,侨居泰国,艰苦拼搏,终有所成,衣锦还乡后购置儒济书斋,改建为潮汕传统四点金宅院,占地210多平方米。后来子孙日渐外迁,宅遂荒落。去年,陈家后人重修旧宅,复书斋之旧称,为的是“汇聚同道,游艺习文,辅桑梓续文脉,为家邦留乡愁”。

  儒济,取”儒业济世”之意。在儒济书斋,记者看到一副门联:儒在陋巷三人行,济写云帆四海家。这副对联既写儒家安贫乐道、修身养性的内涵,又道出陈家先辈敢为人先,四海为家的精神。

  读书活动别出心裁

  致力弘扬本土文化

  在儒济书斋,随处都能翻阅一本书,文史哲美,数理科学,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书斋还特意专设潮籍作家作品推荐阅读。书斋主人坦言,本土文化需要弘扬。“我们每两周就举办一次读书会。”书斋主人介绍说,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主题,大家有好书读后就分享心得体会,喝喝茶,聊聊天,交流一下。到后来读书会逐渐有了活动主题,比如最近一期为“岁寒三友”,大家分享汪曾祺的《冬天》,陆游、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书斋的读书活动别出心裁,前段时间梅花盛开季节还举办月夜赏梅读书活动。观看书斋的读书活动视频,记者能感受到这里浓郁、接地气的读书氛围。

  在读书活动中,儒济书斋以弘扬本土文化为重点。比如琅琅上口、备受家长及幼儿喜爱的潮汕童谣《天顶一粒星》《年年冬节》《雨落落》……坐着小竹凳,亲子诵读:“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顺时应景,游戏识字,仿佛重现古时的书斋教育。书斋的工夫茶茶道体验也颇有特色,潮汕各式传统沙铫、火炭炉,潮州手拉壶,无所不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在书斋潮汕味十足的房间,捧一本书,品一杯地道潮汕工夫茶,时光如午后庭院的芭蕉摇曳,仿佛回到从前。

  公益读书会催人上进

  好家风好家教在传承

  令人尤为称道的是,书斋读书会活动一直作为公益活动之一来开展,正能量满满的读书会吸引了远近的爱书之人。在这里,有人把书捐赠给书斋,也有人从这里借书阅读,人们来到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彼此鼓励,共同上进。

  书斋还举办古琴课程,同样以公益开场,八节入门课免费学习。家庭教育茶话会也引来不少专业老师免费授课,传授家庭教育好招数。在儒济书斋,好家风好家教,以另一种形式在传承。寒假期间,书斋以“书斋小管家”形式招募一批大学生、中学生志愿者,参与书斋日常管理。学生们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中,在公益活动的影响下,传承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培养爱书读书的好习惯。

  小院清欢,如遇从前。老灶大鼎饭、庭院鼠曲粿、民乐大雅集、文人菖蒲展、迎新春诗会、个人书画展、义写春联……振兴乡村,活化老厝在儒济书斋有了一种新的注入:追念先辈,延续文脉,留住乡愁。潮汕大地无数华侨在外艰苦创业,回乡捐资兴业,助力教育。在儒济书斋,陈家先辈艰苦创业,福荫后人;族人事业有成,公益反哺,惠及乡里邻人。儒济书斋正是潮汕华侨爱国爱乡的一个缩影。

编辑:李雅斓 发表日期:2021年02月20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