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从严从细从实 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

如何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各职能部门畅谈新思路新举措
2020年6月,汕头市迈进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行列。 本报记者 柯晓 摄


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明确了汕头“五大战略定位”和“两大发展目标”,“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是“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围绕我市下来在推动建设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方面有何新思路新举措,记者近日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市委政法委、市营商办、濠江区等相关部门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创造性做好特区立法工作

  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公平正义,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发挥特区立法权在制度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信用、公共安全、卫生保健等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制定务实管用的经济特区法规,用法治明确政府边界、规范市场行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下来我市用好特区立法权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备案审查工作,为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去年全年共审议法规15件,制定、修改法规5件,废止法规3件,作出法规性决定4件。此外还制定了《关于落实“支持汕头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的工作方案》,成立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专班,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全面梳理我市2020年至2022年立法需求和暂停、调整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意见建议,在摸清我市立法需求“家底”的基础上,形成了《汕头市三年立法规划(2020—2022年)》,确定了58件立法项目。“这些立法项目紧扣汕头经济特区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做好‘侨’的文章、提升城市品质、补齐公共卫生和文化服务立法短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展开,突出经济立法,突出特区立法,突出创制性立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汕头市三年立法规划》2020年先期启动的15件法规项目已完成6件,拟二次审议法规项目1件,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6件。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发挥特区立法权在制度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聚焦民生热点问题,加强在新兴领域的立法探索。”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要强化人大对法规立项、起草、审议、决策的主导,坚持做好代表有重点参与立法工作,深化立法调研,充分发挥立法咨询专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公众参与立法的积极作用,推动立法和备案审查工作更加有效管用,并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地对立法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好立法研究中心作用,创造性地做好特区立法工作。

  本报记者  陈冬琪

  

市委政法委: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汕头经验”

  在汕头市龙湖区,1.4万多名75岁以上的长者家中都安装了一台带有遥控功能的远程终端应急机。老人只要有援助需求,按下求助键即可全天候呼叫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这是龙湖区在粤东西北首创的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呼援通。以此为样本创作选送的汕头社会治理创新项目《5000封感谢信背后的别样养老院》,最终入选“2020年广东省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并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社会治理的“大课题”,在民生“小切口”中不断解答。

图为龙湖区呼援通中心。 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

  2020年6月,汕头市迈进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行列。我市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带动社会转型、保障经济发展、促进平安建设、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狠抓目标管理,将20个重点任务、49个分解任务、103个基本要求全部分解到58个市直部门,并建立了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库,精心选育首批18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市域社会治理项目,落实各地各单位先行开展试点并积极跟踪督导,及时总结提炼形成亮点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汕头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0年11月,市委政法委主创的《巧谋“善治”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案例荣获第七届“粤治”活动“政府治理创新”类优秀案例。我市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中央、省主流媒体报道。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支持汕头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支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城市;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会在部署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工作时,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全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城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下来,市委政法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找准治理主攻方向,全面落实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扎实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整合资源力量,实现统一指挥。推动各级平安建设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作,完善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并以中心为依托,统筹整合综治、公安、法院、司法、安全、城管等资源力量,建立“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联动工作模式,从“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实现对各类社会治理问题、不稳定因素及社会风险的精准研判、及时预警、集中指挥、快速处置,提高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

  二是强化整体谋划,明确目标路径。坚持动态评估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我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框架设计和方向路径。

  三是注重项目培育,创新治理经验。在首批18个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实践创新项目基础上,着力提升内涵、拓宽内容,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将近期筛选确定的64个2020年度实践创新项目落实各项目责任单位扎实推动实施,探索形成更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复制性的社会治理经验。

  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试点工作督导机制,实行试点工作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通报各地各成员单位推动试点工作、填报台账、落实督导问题整改等情况,将试点工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倒逼责任落实。

  五是强化宣传发动,构建共治格局。推动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加强社会面宣传发动,提高市民群众对试点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率,形成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  王开颖

  

市营商办(市发展改革局):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

  “我市将积极谋划过硬举措,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改为大改,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破除‘五大顽瘴痼疾’,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赚到钱,真正依靠好口碑、好环境,推动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市营商办(市发展改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统筹协调实现营商环境“好起来”方面,我市将落实高位推动机制,由市领导担任各小组组长,建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健全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沟通协调、加强研判、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合力推进;建立常态化运作机制,实行定期报送通报制度。

图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

  在精准发力推动政务服务“优起来”方面,我市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积极当好企业“店小二”,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设,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处理反馈机制;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数据归集应用,破除数据壁垒,着力解决建筑领域审批难的问题。

  在深化改革推动营商政策“实起来”方面,我市将谋划出台营商政策法规,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谋划汕头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加快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降低、取消部分费用,引导金融机构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跟进、及时解读惠企扶企政策,做到精准分类推送。

  “与此同时,我市将刀刃向内推动队伍作风‘严起来’。”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发挥好督查督办组的作用,根据各单位营商环境建设进度,督查督办组将不定期到一线了解情况,定期通报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二是发挥好专项治理组的作用,坚决刹住歪风习气、破除陈规陋习,定期曝光违法乱纪行为,以案促改。此外,我市将软硬结合推动城市环境“美起来”,在实现交通秩序大变化上,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围绕“人、车、路、场”4大要素,重点实施摩托车电动车专项整治、公交服务提质、主次干道在建工程交通疏导、人行步道整治等专项行动。在加快市容环境大改善上,以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乡环境。

  本报记者  黄泽春

  

濠江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强基层治理

  搭建“1个区诉前调解中心+7个驻街工作站”,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集成校园、医院、社区、景区等原有1300余路社会公共视频,新布设356个具有智能识别、监测预警功能的公共视频监控,为“城市大脑”高效运转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全区269个网格内全面启用“随手报”网格标示牌,群众信息反馈更畅通,问题解决更及时……近年来,濠江区集中力量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着力构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融合科技智能与群众智慧,走出了我市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先试新路径。

濠江区构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摄

  走进濠江区社会现代化实践中心,一眼就看到墙上多台电视屏幕实时读取来自全区信访、渔业、城管等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内容。“目前实践中心已开发平安创建、信访维稳、市场监管、视频监察、城市运行、网络舆情、公共视频、网格管理8大信息模块,可实时掌握全域社会动态信息,通过数据关联、整合、分析、预警,成为社会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据濠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濠江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内生动力持续增长,滨海街道推行的“星级家庭”评比,激发了群众争创文明荣誉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力推“明厨亮灶”建设,将131家餐饮服务单位纳入“智慧餐饮”平台,打造“阳光厨房”,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交警濠江大队推出“微违章”短信温馨提醒和“集赞教育”,以“柔性执法”唤起遵章守纪共识,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我们将落实各街道、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所管行业领域短板和群众需求,孵化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同时在释放动能上下功夫。”这位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畅通“随手拍”“网格微信群”等群众意见表达渠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以民智助推治理,并采用“微奖励”“微表彰”等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同时,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集约化利用全区社会治理信息数据资源,为行业主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提供科技支撑,提升其风险“智防”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努力实现“智惠”城乡。

  本报记者  杨舒佳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1年04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